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924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123篇
  899篇
综合类   3107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药用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的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关系,结合作者运用DGGE和T-RFLP技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系统研究结果,提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减缓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2.
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GIS的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山东省MODIS遥感影像,以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评价信息,利用构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进行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优、良面积占总面积的61.1%,但同时存在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生态环境较差、差的面积占16.2%。该研究探索了MODIS数据和GIS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其害虫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鉴定分类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延安万花山、延川县、清涧县、佳县枣林4个样点7个样地,于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可划分为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枯食性、菌食性土壤、杂食性土壤动物6个功能类群,基于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与枣林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内在关系,建构陕北枣林害虫生态调控体系,为深入探讨土壤动物与枣林害虫生态调控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辽河三角洲泥质海岸防护林小气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与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三角洲典型泥质海岸的片状防护林和单片防护林带的风速、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片状林带透风系数为0.26,属于疏透结构,在林带背风区1H-5H(H为树高)范围内风速降低最明显,降低幅度为38.51%~57.25%,10H-20H范围内比较缓和,风速降低8.19%~20.57%,林内风速平均比林外对照降低62.86%;单林带1H-5H风速平均降幅为41.54%~59.53%,10H-20H平均降幅为9.26%~16.14%。林内各层土壤温度比林外低,日平均空气湿度林内比林外高30.6%,日平均光照强度林内比林外降低40.4%。单片、片状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为20H;片状海防林带具有改善森林小气候的功能,能够增加林带内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调控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15.
三种类型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效果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岩  王建国  李伟  薄录吉  杨林章 《土壤》2009,41(6):902-906
为了了解太湖地区不同类犁农田排水沟渠对N、P拦截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野外构建了3种类型的农田排水沟渠,即生态沟渠、混凝土沟渠和土质沟渠.研究了不同进水N、P浓度、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流速条件下,3种类型沟渠的N、P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 h和48 h静态试验以及在固定进水流速的动态试验中,沟渠对不同进水N、P浓度的N、P去除牢大小顺序是: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固定进水浓度的条件下,沟渠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好于其他沟渠.在高、低两种进水流速和固定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在低进水流速下的N、P去除率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16.
以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示范项目为研究案例,在定量监测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对化肥污染控制效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方法,从环境友好肥料管理方式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投入的额外成本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上限值和下限值,同时讨论了在实际制定补偿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和采取的补偿方式。结果表明,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可有效削减氮素流失负荷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削减率分别达到46.6%~61.8%和23.4%~46.7%;在梨园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额外投入成本分别为10135.6和3066.1元(RMB)·hm^-2·a^-1,在蔬菜田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额外投入成本分别为7640.1和3165.2元(RMB)·hm^-2·a^-1。因此,梨园和蔬菜田由于应用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可获得的生态补偿理论值范围分别为3066.1~10135.6元(RMB)·hm^-2·a^-1和3165.2~7640.1元(RMB)·hm^-2·a^-1。  相似文献   
117.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土壤》2010,42(6):987-99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小青菜生长和品质与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盆栽的条件下施氮量为180kg/hm2是小青菜生长较为合适的水平,能达到节氮保产的效果。在氮水平为180kg/hm2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有氨基酸肥料)提高了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碳浓度、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根系鲜重,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碳氮比)和C/P(碳磷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中C/N和C/P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降低了小青菜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中N/P(氮磷比)、C/N、C/P和P/K(磷钾比)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促进了小青菜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了光合速率,改善了小青菜地上部的品质,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8.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9.
在茶园中种遮荫树,使光照强度下降30~40%,散射辐射量增加6~15%;冬春季气温提高0.5~2.0℃;夏季气温降低0.5~4.0℃;土壤绝对含水量增加17~41%;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20%。用塑料薄膜覆盖茶树,也有相似的生态效应。因此,遮荫或覆盖可以提前7~10天采茶。  相似文献   
120.
稳定高效的多营养层级景观生态系统构建是近年来水族行业的发展热门,为探究海水水族箱在引入大型海藻后微宇宙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的变化,分别对不同处理组进行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有藻组水体溶解氧(DO)含量和pH上升趋势高于无藻组,并可维持亚硝态氮(NO2--N)含量在较低水平,实验结束时磷酸盐(PO43--P)及铵态氮(NH4+-N)含量显著低于无藻组(P < 0.05)。(2)有藻组细菌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无藻组(P < 0.05);浮游生物群落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 < 0.05)。(3)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无藻及有藻组第一、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无生物对照组分别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各处理组浮游生物群落的第一优势门均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至少占样品中浮游生物群落丰度的40%以上,第一优势属均为直链藻属(Melosira)。(4)CCA结果显示,无藻组微生物优势种丰度与营养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DO)及pH负相关,有藻组则相反。通过以上结果可推测,不同营养层级的微宇宙系统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组成不同,培养针叶蕨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能有效改善生态水族箱水质环境并影响水体微宇宙结构,有利于构建稳定高效并美观的海水景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