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924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123篇
  899篇
综合类   3107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2.
中国生态区划分与评价和保护建设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区一亚区,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10个一级生态区;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133.
自2002年开始,江苏省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了政府补偿,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过于统一、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现状,并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补偿机制、与市场结合实施多渠道多元化补偿方式、分类别分等级补偿以及不断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4.
林药林菌产业发展是我国当前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就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说明林药林菌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5.
以浙江台州农业精品园区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农业园规划设计项目的规划理念及设计方法。农业园规划设计在着重解决生产适用性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生态环境效益,还要尽量满足现代精品农业园的休闲游憩功能。文中介绍台州农业园项目背景、规划设计目标和手法、生产方案等,总结精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36.
针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短季类经济作物缺乏,芥菜型油菜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于2017-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引种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以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为对照,监测了两品种的叶面积指数、角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平均叶面积指数高23.36%~36.73%;角果净光合速率不及大黄,N、P、K积累量高于大黄;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延长21d,干物质积累潜值高46.86%;菜子产量较大黄高22.8%~54.0%。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理气候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7.
秦明 《中国食用菌》2019,(5):71-74,78
为了对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农村外向型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在不同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村食用菌近年市场情况进行分析,给出食用菌商品在出口总额、金额、总单价以及利润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食用菌出口总量、食用菌出口创汇总量、出口单价和利润变化情况,给出食用菌及其作物成本、收益对比结果发现,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整体上呈逐渐递增趋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升高。分析了食用菌与其余作物成本收益比较结果发现,和传统农作物相比,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更高。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农村外向型经济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8.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9.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predicted to be the two leading causes of DALYs in the year 2030. Private-life stress fosters both kinds of diseases. Scientific findings already show that forest exposure has stress-reducing effects. Particularly in Japan, people have practiced forest bathing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The German population also has a strong connection to its forests, and forest law allows forest access, regardles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Hence, the question arises of whether forest exposure could be used in Germany as a kind of stress-coping strategy.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success of such a strategy in Germany would requir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takeholders that are active in both the health and the forestry sectors. Therefore, it seems necessary to gain insight into German forest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concerning forest-related health benefits. For this reason, in this pilot study, guideline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s of both sectors and with professionals standing in between these professions were conducted, recorded and transcribed. On the one hand, each professional’s presumptions regarding the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of forests were investigated, derived from their subjective certainty that forest exposure has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In addition, a thought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otivate people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in forests. For analysis, Mayring’s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nd a frequency analysis (MaxQDA) were applied. Findings show that most of the interviewed professionals presume forests to have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Furthermore, something derived from the statem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thought experiment was that most professionals seem to b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other sector. Hence, it might be conceivable that forest exposure may be part of a German stress-cop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140.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