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64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养殖水体氮的生物转化及其相关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养殖水体N的生物转化及其相关微生物研究进展,指出养殖水体中N循环主要起源于所加入的配合饲料及有机或无机肥料,在生物和非生物共同作用下含氮化合物不断迁移转化,构成复杂的动态平衡,其中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泥水界面层是有机物矿化和营养物质再生的重要场所。并提出渔业生产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2.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污泥高温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污泥高温好氧堆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污泥高温好氧堆肥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以及增加堆体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效果不显著,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高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提前3d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13.
植物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对铅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汝杰  陆引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34-9636
通过根际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铅污染下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Pb浓度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的趋势增加,其所构成的三大类菌数的趋势也因植物根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细菌数量增加,黑麦草和早熟禾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降低,翦股颖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呈现波动起伏;真菌数量均增加。4种植物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铅含量都表现出负相关性,与淀粉酶活性负相关达到极显著,铅对黑麦草和狗牙根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低浓度下激活高浓度下抑制,早熟禾和翦股颖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铅含量表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4.
北京果园土壤营养状况和微生物种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探明北京地区主要果树的肥力水平,应用田间土壤取样方法,对苹果、梨、桃和葡萄三种不同产量品质水平(高、中、低)果园的土壤理化性状、营养水平和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1.06~1.60 g.cm-3,不同树种差异不显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81.47~238.83 mmol.kg-1,苹果、桃、葡萄园显著高于梨园,同一树种的高(H)、中(M)型果园均高于低(L)型园;土壤pH在7.39~8.55间;有机质含量7.34~19.50 g.kg-1,不同树种差异不显著,同一树种的H园高于M、L园;全氮0.41~1.09 g.kg-1,苹果、桃和葡萄园显著高于梨园,同一树种H园高于M、L园;速效磷14.54~185.50 mg.kg-1,速效钾99.77~267.50 mg.kg-1,不同树种及不同类型果园间差异均不显著;有效铁、锌和硼含量分别为4.78~33.42mg.kg-1、0.97~10.54mg.kg-1、0.19~0.58mg.kg-1。四种果园的土壤微生物总量为0.45×107~1.23×107cfu.g-1,苹果园最高,梨园最低;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不同树种果园土壤营养水平(Pi)顺序为苹果(0.71)>葡萄(0.58)>桃(0.54)>梨(0.31),同一树种为H>M>L。综合分析,北京果园土壤营养和微生物种群总体状况为土壤pH偏高,有机质和全氮缺乏,磷钾比偏高,有效硼不足,土壤微生物总量偏少等,为北京果园土壤改良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微生物菌种筛选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楠  李备  唐昊冶  林先贵  冯有智 《土壤》2021,53(2):236-242
微生物菌种筛选能帮助人类全面认识地球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传统的菌种筛选方法过程繁琐、费时费力.近期新兴的现代菌种筛选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快捷而成为当前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传统菌种筛选方法和以基于光学镊子结合拉曼光谱的细胞分选技术、荧光活...  相似文献   
116.
不同酸碱性紫色土的硝化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紫色土中的硝化作用、总微生物和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重庆永川的酸性紫色土(p H=5.3)和中性紫色土(p H=7.2)以及四川盐亭的石灰性紫色土(p H=8.5)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培养实验,并通过Miseq测序对三种紫色土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每种土样共设有三种处理,包括~(13)CO_2标记处理、~(12)CO_2对照处理和~(13)CO_2+C_2H_2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中性紫色土(p H=7.2)和石灰性紫色土(p H=8.5)经过56 d的培养后发生了强烈的硝化作用,而酸性紫色土(p H=5.3)中未发生明显的硝化作用,并且硝化作用类型都以自养硝化为主。三种紫色土中都存在着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在三种紫色土中都大约占有20%的比例。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各处理中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百分比大于酸性紫色土各处理。三种紫色土各处理中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主要以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主,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主要以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为主。且NOB/AOB的值在三种紫色土各处理中最高可达到13,这意味着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可能在紫色土的硝化作用中占据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7.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琼脂块法及抑菌试验, 研究了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6 种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 确定了Act12 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Act12 对6 种供试土传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其中, 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拮抗圈直径分别达到20.5 mm 和18.4 mm; 培养48 h, Act12 无菌发酵滤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菌率达到83.2 %。菌株显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为链霉菌属的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相似文献   
118.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连作栽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主要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及连作障碍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连作栽培后马铃薯土壤细菌和真菌DNA仍具有较高的T-RFLP多态性,但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优势T-RFs片段发生变化,多年连作使某些T-RFs消失;随连作年限增加,根际土细菌Shannon-Wienen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下降,而真菌Shannon-Wiene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上升。菌群分析发现,土壤细菌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连作使细菌和真菌菌群发生变化,芽孢杆菌纲、鞘氨醇纲(Sphingobacteria)等比例下降甚至消失,β-变形菌纲(Beta proteobacteria)和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比例上升;土壤真菌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下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上升。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属的细菌减少,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致病菌属的细菌增加。连作导致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水平降低,真菌多样性水平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连作破坏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连作障碍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互作用的结果,持续的研究有利于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9.
若尔盖湿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若尔盖湿地土壤退化过程中四种典型土壤(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加剧,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风沙土;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退化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但在沼泽土中活性最低。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转化酶及风沙土中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较显著。因此土壤酶活性(脲酶、转化酶)、理化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微生物数量能较好地指示当地土壤退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0.
长期定位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研究长期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的影响,并测定了土壤养分,探讨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AN0土壤好气性固氮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N1和BN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处理AN1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N2和AN2氨化细菌数量较少,有机肥和低浓度氮肥配施可提高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施用高浓度氮肥降低氨化细菌数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亚硝化细菌数量与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