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6篇
  9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蝴蝶兰花芽发育进度与花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经高山促成栽培的4个蝴蝶兰品种,调查其花芽发育进度。结果表明:当下山时花梗长度小于1 cm的,至春节前4天未现蕾或开花;花梗长度1~7 cm的,能开花但开花数较少,需适当加温;花梗长度10~30 cm的,开花数4~7朵,花期较适宜;花梗长度大于30 cm的,开花数较多,花期偏早,应放置于凉温区间。同时就蝴蝶兰花期调控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儿茶素对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 g/L儿茶素处理蝴蝶兰叶片外植体,在MS+3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培养4 d,外植体褐变率高于对照227.6%.用香草醛-盐酸溶液染色反应法发现鞣质分布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叶片剪切的外植体(培养0 d)鞣质含量较高,培养4 d降低,8 d后再升高.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鞣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培养期间,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PPO、POD和PAL活性高于对照外植体,其中POD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PPO和PAL活性在培养第12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3.
蝴蝶兰种子无菌播种诱导增殖原球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激素浓度及添加物对蝴蝶兰未成熟胚有效原球茎进行诱导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无菌播种采收未开裂的果荚比已开裂的要有利的多,采摘最佳时间为授粉后120 d;原球茎增殖效果最佳的激素组合是BA 3.0+NAA 0.2;200 mL/L椰乳对蝴蝶兰PLB增殖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为香蕉和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商品化大规模栽培非常成功,在花卉市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在国内生产环境下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蝴蝶兰商品花,本文从品种、温度、光照、水分、气体、肥料等方面对蝴蝶兰成花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解决营养生长、昼夜温差等因素对成花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类圆球茎的化学诱变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超  王桂兰  乔永旭  张莉敏 《核农学报》2006,20(2):99-102,98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对蝴蝶兰类圆球茎(PLB)作不同时间处理。结果显示:EMS和NaN3均可使部分PLB白化或褐化并逐渐致死。0.4%EMS接近PLB半致死剂量。PLB切片观察发现:用EMS和NaN3处理均可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形状改变,细胞质浓缩。较高浓度NaN3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晶体物质、双核、畸形核和核仁丢失等现象。较高浓度EMS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形核、多核、核破裂和核仁丢失等现象。同浓度的同种诱变剂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材料的变异程度有增大趋势,但不很显著。EMS比NaN3的诱变处理效果好。0.5%EMS可作为创造蝴蝶兰PLB突变体的参考浓度。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常规方法对蝴蝶兰原球茎结构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原球茎表面存在透明的根状纤毛。中间有分生区。顶端有生长点,在原球茎上部有气孔。在原球茎外层组织中存在成簇的“棒状结构”.是兰花原球茎所特有的。在部分原球茎细胞中存在真菌的菌丝,是与兰花共生的真菌。  相似文献   
17.
蝴蝶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兰  李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54-58
蝴蝶兰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性,是确保其杂交成功的关键。为获得蝴蝶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参数,通过电镜扫描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对蝴蝶兰品种‘天香公主’的花粉活力进行研究,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蝴蝶兰花粉块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体积减小,颜色加深,质地变硬,活力减弱。TTC染色法检测表明,花粉活力率(染色率)大小为:开放1 天<花蕾期<花蕾展开期。柱头可授性测定显示,蝴蝶兰开花10~30 天内进行人工杂交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其中10~15天授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蝴蝶兰红花系品种间杂交结果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9个蝴蝶兰红花系品种按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自交与杂交,共获得5个自交组合与16个杂交组合.总结果率为9.3%,其中自交结果率为22.2%,杂交结果率为7.7%.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7~9 d,子房开始膨大,约于 50 d 趋于平稳状态.平均果实采收时间、质量、长及宽分别为(103±4) d,(3.41±0.18) g、(5.50±0.43) cm及(9.37±0.54) mm.果质量、果长、果宽三者之间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云惠  陈雄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27-4830,4868
综述了利用种子、花梗芽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体细胞胚P、LB、原生质体途径再生植株技术以及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种子胚组织培养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蝴蝶兰种子胚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采收期、不同培养基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附加物对原球茎形成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0~150 d的成熟种子胚适宜于组织培养,以花宝1号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椰子汁、香蕉、土豆汁能很好地诱导原球茎,诱导率达95%以上。添加有机附加物对不同花色的蝴蝶兰品种的培养效果不同,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利于种子萌发。用花多多4号3~4 g/L+Tryptone 2~2.5 g/L+1/3MS+6BA 1.0 mg/L+NAA 0.02 mg/L+CW 100 g/L+AC 0.5~1.0 g/L有利于原球体和幼苗的生长,成苗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