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8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2篇
  103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复合改性淀粉乳液、乙二酸、聚乙烯醇、聚合异氰酸酯(PMDI)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压缩剪切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试验优化出满足JISK6806-2003指标要求的常温固化型淀粉基API的配比。经验证试验证明:优化出的较佳配比,在生产中具有可操作性,PMDI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磁性高分子微球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有机高分子与无机磁性物质结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磁性及特殊结构的微球。与传统的固定化技术相比,磁性高分子微球易于修饰、分离,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学领域。重点介绍磁性高分子微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性质和表面修饰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两种灌溉方式下保水剂用量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水剂和滴灌是两种节水措施,在小麦、玉米和番茄上广泛应用。燕麦是一种对水分敏感的作物,籽粒产量和品质受水分影响较大,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下4个保水剂用量(0、30、60和90 kg hm-2)对裸燕麦白燕8号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灌溉处理的籽粒产量比滴灌处理高14.78 %,粗蛋白、粗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比滴灌处理分别降低1.22%、2.73%和3.36%,差异显著(P < 0.05)。滴灌处理下籽粒中钙、镁、钾、锌、铁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灌溉,锰含量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相对饲用价值为122.38%~135.67%,显著高于传统灌溉(118.75%~134.44%)。保水剂用量对裸燕麦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滴灌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比不施保水剂增产2.95%~12.14%,传统灌溉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比不施保水剂增产1.1%~5.0%。60 kg hm-2保水剂有利于裸燕麦大多数品质性状的提高,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4.
在丘陵红壤旱地伏秋干旱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覆盖与施用保水剂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结果显示:稻草覆盖和施用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肥力,并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产量。在5个处理中,以5000kg/hm2稻草覆盖+施用30 kg/hm2保水剂处理的保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6.
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方法]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与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和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产品在室温下1 h内吸去离子水1 844 g/g、0.9%NaCl盐水224 g/g。[结论]该研究为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两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对沙土物理性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透水系数法、加压板法等现代测试手段,观察与分析高分子吸水树脂、固沙植被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形态,比较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固沙植被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改良沙土后沙土的透水、保水等特性及沙土水分的有效利用情况.实验结果证明固沙植被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比高分子吸水树脂改良沙土的效果好,使沙土的气、液、固三相比有利植物的生长,能保持高的水有效利用率.本实验结果为固沙植被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合适的保水剂及施用方式。【方法】以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钾(PAA-K)为材料,设不施保水剂(CK)、穴施PAM、沟施PAM、穴施PAA-K、沟施PAA-K 5个处理,分析不同保水剂及其施用方式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达峰值。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且对于同一种保水剂,穴施处理提高幅度大于沟施处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处理0~10cm土层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92%,11.97%,9.06%和6.02%,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38%,2.33%,0.86%和0.31%,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99%,17.03%,20.50%和18.3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分别较对照增产12.08%,10.45%,7.37%和5.22%。【结论】施用保水剂PAM、PAA-K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其中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施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后盐渍化棉田土壤团聚体及棉花产量的差异,选取适合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改良盐渍化棉田及提高棉花产量.[方法]试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146团棉花大田进行,设4个处理,分别为M1(聚丙烯酸盐类处理,K-PAM)、M2(聚丙烯酰胺类处理,PAM)、M3(纤维素类处理,HEC)和对照(不施化合物,CK),于不同生育期采集棉田土壤的团聚体及待测土样,测定土样pH和电导率,并在棉花采收期进行测产.[结果]M1和M2较CK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均可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土壤的电导率(P<0.05,下同),有效减小盐分毒害,M3在0~20 cm土层较CK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在棉花盛铃期,M2和M3较CK 20~40 cm土层土壤pH显著降低,其余生育期M2较CK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高分子化合物施入土壤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主要是增加2.000~0.053 mm土壤团聚体含量;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M1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7.4%.[结论]高分子化合物施用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提高了棉花产量,其中以聚丙烯酸盐类施用效果最佳,可作为新疆盐渍土棉田土壤改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0.
Low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PUE)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poor wheat production worldwide. Among the various approaches used to enhance PUE, polymer coated fertilizers are relatively a new concept. Keeping this in view,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polymer coate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to enhance growth, yield and PUE of wheat. Commercial DAP and polymer coated DAP (50%, 75% and 100% of recommended dose) were tested in wheat. Results revealed that application of 50% polymer coated DAP produced the same results or higher than 100% commercial DAP. However,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growth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number of tillers m?2, inter-nodal distance), yield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1000 grain weight, grain yield and biological yield) and phosphorus acquisition by wheat was observed with 100% polymer coated DAP. Moreover, 100% polymer coated DAP increased phosphorus recovery 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