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6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679篇
林业   1414篇
农学   364篇
基础科学   210篇
  2322篇
综合类   1959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663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6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continuous use of plowing for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the principal cause of soil degradation. This project was formulat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ropping systems by increasing biomass‐C input and its biodiversity under no‐till (NT) drives soil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agro‐ecosystem. The present study conducted at subtropical [Ponta Grossa (PG) site] and tropical regions [Lucas do Rio Verde, MT (LRV) site] in Brazil aimed to (i)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continuous plow‐base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 vis‐à‐vis native vegetation (NV) as baseline; (ii) compare SOC balance among CT, NT cropping systems, and NV; and (iii) evaluate the redistribution of SOC stock in soil profile in relation to soil resilience. The continuous CT decreased the SOC stock by 0·58 and 0·67 Mg C ha−1 y−1 in the 0‐ to 20‐cm depth at the PG and LRV sites,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SOC sequestration was 0·59 for the PG site and ranged from 0·48 to 1·30 Mg C ha−1 y−1 for the LRV site. The fraction of C input by crop residues converted into SOC stock was ~14·2% at the PG site and ~20·5% at the LRV site. The SOC resilience index ranged from 0·29 to 0·79, and i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 input among the NT systems and the SOC sequestration rates at the LRV site. Thes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NT cropping systems with high C input have a large potential to reverse the process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SOC declin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基于目前现有生物质燃烧炉的燃烧效率低,且燃烧过程中焦油生成过多等问题。以高效率燃烧方式的薄层燃烧为该小型生物质直燃炉的主要燃烧方式,大大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有效较低焦油与烟尘的产生,并且采用螺杆输送装置对炉膛进行持续供料,实现稳定的不间断燃烧,为成功解决农村生物质燃料浪费及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为新形势下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3.
6种灌木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晋北地区草地黄刺玫、沙棘、荆条、酸枣、绣线菊和柠条等6种常见灌木的叶片、新生枝、老龄枝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旨在为草地准确估算草地植物碳、氮循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刺玫的地上生物量最大,是酸枣的7倍。沙棘叶片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新生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柠条老龄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沙棘和荆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叶片、老龄枝、新生枝;绣线菊、酸枣和柠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老龄枝、叶片、新生枝。6种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氮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叶片、新生枝、老龄枝。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青海省高寒牧区常见的9种多年生牧草单播2年后耕层0~15cm土壤理化(pH、容重(BD)、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碳(C)及微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和群落代谢功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只有在种植披碱草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说明与其他草种相比,种植披碱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试验在每年施肥1次的情况下,土壤氮含量仍然偏低,说明此区氮素被过度利用,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每年增施氮肥数量、频率以及时间上应加强管理。通过对不同牧草种植区土壤各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紫野麦草和扁穗冰草之间相似度较高,表明其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较为接近,故在大面积种植的时候可根据牧草地上生物量/质量的高低进行选择性播种。从土壤质量方向考虑,种植杂花苜蓿、红豆草和西北羊茅不利于土地的改良。  相似文献   
55.
随着全世界能源物质的不断扩展,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将是21世纪主要的能源物质。能源甜菜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作物,它具有生物学产量高,乙醇转化率高,含糖量适中等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保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同时又是糖饲兼收的作物。利用能源甜菜通过酒精发酵创造乙醇燃料新能源,可以减轻或消除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是保证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双赢举措。  相似文献   
56.
生物质气体燃料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质气体燃料的种类以及生产各种气体燃料的相应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生物质气化方面国内外有产业化实例;生物发酵制氢大多数处于实验阶段,关键是培育高效产氢发酵菌种、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产氢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消耗其它能源、没有环境污染、而且可降解各种有机废弃物,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57.
李钢  舒新前  毕东东  丁兆军  张蕾  张磊 《农机化研究》2007,(11):155-158,163
在实验室自制固定床热解反应器中,选择了两种煤(神华煤和灵武煤)和3种生物质(花生壳、核桃壳和木屑)作为实验材料,定量化分析比较了恒温热解和同温热解停留时间对煤与生物质热解产氢及热解油、热解焦产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实验用煤与生物质催化热解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热解趋势,即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对生物质添加合适催化剂)都有利于产氢;对煤而言,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还利于热解油生成,但对生物质而言,效果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5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生物质能作为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重点讨论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相关问题-气化炉的选取、焦油的处理、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了财务分析,从而得出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能最有效、最经济和最洁净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9.
生物质热解液化制取燃油的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储量巨大,但由于其能量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还是低效率的直接燃烧.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发展趋势,可将这些生物质在产地进行热解液化处理,建立生物燃油生产工厂,得到的生物燃油可以直接应用或再处理.为此,针对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北固山湿地野生虉草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固山湿地野生虉草的株高、茎高、叶龄、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虉草的株高和茎高的变化呈现出近“S”型的生长曲线,叶龄与株高和茎高均呈一元线性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物量的变化与生育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