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林业   395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250篇
  979篇
综合类   1347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686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GIS技术的小型水库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水库规划的精确度和速度,提出了基于GIS技术来实现小型水库规划的方法。主要是基于GIS技术的库客曲线的制作方法;小型水库规划的可视化。在GIS中,真实地形在计算机中的表达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表示,水库规划的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实现需利用0penGL技术。  相似文献   
32.
河道堤防设计高程的概率设计和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河道堤防设计高程的概率和风险校核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随机微分方程推求河道水位的概率分布,并对风浪的随机影响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可靠性理论,对常规采用确定性方法确定的河道堤防高程进行漫顶风险校核和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33.
针对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河北段的输水能力进行了研究。渠段的输水能力是指渠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入流量,即渠段的首端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根据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近4年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于干河床水流推进过程渗漏损失的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并采用均匀试验优选方法对水力参数进行了反演,利用非恒定流模型对引黄济津河北段渠系输水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渗漏损失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是合理的,反演得到的参数是精确的;由于在水流推进与涨水阶段渠床的非稳定渗漏起了较大作用,所以各渠段的输水能力在非稳定输水阶段比稳定输水阶段稍大。输水能力的计算结果可以为引黄济津未来几年的输水规划与调度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34.
长江江苏段岸线及岸线资源综合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长江江苏段河道的演变,评价了江苏长江岸线的确定性及岸线资源条件,分析了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岸线利用原则。在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河势不稳定,布局不合理,重大岸线开发工程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遵照河道演变规律开发岸线,保护河岸工程的安全,制定权威的岸线功能区划和开发利用规划,实行岸线有偿使用。根据河岸水质污染与河床特点合理布置引水口和排污口,提高引水质量。  相似文献   
35.
河网水流模拟编程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扩展的圣维南方程组和有限差分方程组为基础,对河网进行合理的编码,采用Preissmann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采用河网矩阵标识法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  相似文献   
36.
依据内陆河流域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水资源利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时序上水资源的利用规律,提出了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在黑河流域的实例应用,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太湖流域殷村港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2年8月沿殷村港共采集17个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殷村港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均值分别为2.11、1.56、27.75 g·kg-1,沉积物中TOC与TN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C/N及营养元素评价表明殷村港外源污染输入显著,有机氮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殷村港Cu污染水平处于"中-强"污染等级,其次是Pb及Zn处于中度污染,Cr及Ni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8.
长江经济带面临水生态环境污染制约下的农业发展困境,水环境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成为平衡耕地利用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键手段,对于探索生态可持续的耕地利用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灰水足迹为视角,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马尔可夫链模型探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平均灰水足迹值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5年后下降态势更为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为“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灰水足迹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省份。2)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持续下降,效率均值处于0.5~0.8之间,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呈现高值区域多沿水系分布的特点。3)长江经济带市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以研究时段演变趋势来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演进存在路径依赖,难以实现“跨越式”提升。因受到邻域背景影响,在空间上易显现出“俱乐部收敛”现象,“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分布更为常见。可在农业生产重点区域采用差异化精准农业模式,需重视区域间动态协同发展,完善联防联治的面源污染防控机制,积极引导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高值区域逐步形成集中连片,同时对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低效区提供财政与政策支持。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探索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农业生产活动中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建立市域、县域、格网三级尺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及人类活动强度评估模型,刻画不同尺度下二者的时空响应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风险地区持续减少,低风险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市域尺度下高风险地区的减势最明显,而县域尺度下,低及中低风险区总体增势最为显著;2)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强度区域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强度区域均明显下降,其中格网尺度下高强度区域增幅最大,达13.42个百分点,市域尺度下低强度区域的减幅最为明显,达9.76...  相似文献   
40.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发现到目前为止, 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 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 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