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3篇
  65篇
综合类   1048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340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确定叶底红的花芽分化特性,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法对叶底红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叶底红的花芽分化过程依次从外向内发育,可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福建漳州地区叶底红的花期从2月份持续到8月份,每轮花芽分化的时间约为30d。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库尔勒香梨叶片诱导再生的稳定高效再生体系。为梨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库尔勒香梨离体培养的继代30 d左右的无菌苗叶片为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用 TDZ与 IBA或 NAA分别组合设计配方,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过程中愈伤组织形成率和不定芽形成率的影响,选取最优配方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AgNO3,获得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用IBA和NAA分别组合设计生根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根据生根率、平均生根数以及平均生根长度筛选最适宜生根的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建立生根的培养体系。【结果】库尔勒香梨叶片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1.0 mg/L+IBA 0.5 mg/L+AgNO3 0.5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100%,不定芽形成率84.92%。最适宜香梨再生苗生根的培养配方为1/2 MS + 0.5 mg/L IBA + 0.9 mg/L NAA,结合前期暗培养7 d,生根率可达100%,平均生根条数为5.66,平均根长度为 2.8 cm。【结论】建立了库尔勒香梨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并确定盐生植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同化枝不定芽诱导与增殖的试验体系和培养基。【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附加不同浓度激素(TDZ、NAA、6-BA)及盐(NaCl)进行盐角草不定芽的诱导,筛选诱导盐角草不定芽的最适激素配比及盐浓度;后期通过对细胞分裂素TDZ浓度(0、1.6、1.8、2.0和2.5 mg/L)的摸索,确定盐穗木不定芽增殖的最适浓度。【结果】盐角草同化枝在含有200 mM NaCl的MS3(2.0 mg/L TDZ、0.1 mg/L NAA)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达32.4%,显著高于(P<0.05)其余组,为最适诱芽培养基。再生的不定芽在含有2.0 mg/LTDZ的培养基中经过30~40 d的培养,不定芽增殖率可达619.5%。盐角草不定芽诱导及增殖最适培养基均为:MS+2.0 mg/L TDZ+0.1 mg/L NAA+200 mM NaCl。【结论】一定浓度的TDZ、NAA及NaCl组合,可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有效诱导盐角草同化枝不定芽的产生和增殖。  相似文献   
94.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95.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炎  李宁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88-2095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甜叶菊的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其最佳外植体消毒条件、最佳不定芽增殖及壮苗生根培养基。[结果]甜叶菊外植体材料的灭菌最佳条件为75%酒精20 s,0.1%升汞5~8 min;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 NAA,此时不定芽增殖率达80%;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6-BA+0.1 mg/L NAA+0.2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甜叶菊的工厂化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棉花蕾期不同低温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棉花蕾期的抗冷响应规律,筛选棉花蕾期耐冷性相关的指标,为耐冷资源鉴定、耐冷棉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于棉花蕾期设置3个低温梯度:T1(20℃/15℃,昼/夜)、T2(15℃/10℃)、T3(10℃/5℃)和对CK(28℃/20℃)处理。【结果】蕾期棉花在低温胁迫条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SPAD下降,NPQ、Fo上升。而Fv/Fm在20℃/15℃以上低温和15℃/10℃低温初期升高;10℃/5℃以下低温和15℃/10℃低温后期下降。【结论】可根据蕾期棉花的Fm、Fo等荧光参数来判断其受到的低温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98.
夏威夷菠萝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菠萝试管苗的叶片、叶鞘、茎段和茎薄片作外植体,以MS或1/2 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6-BA、NAA和AgNO3对夏威夷菠萝不定芽的诱导效果,并在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增殖和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6-BA是影响不定芽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S 6-BA 5.0 mg/L 2,4-D 0.5 mg/L NAA 0.3 mg/L AgNO3 2.0 mg/L为不定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3.3%;MS 6-BA 1.0 mg/L NAA 0.05 mg/L为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可分化成绿色小苗;1/2 MS IBA 1.0 mg/L NAA 0.5 mg/L为小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粗壮,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99.
对五味子实生苗地下横走茎的形态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a生五味子子叶腋芽可发育为地下横走茎,但其发育较缓慢,在8月下旬至9月初才发育成地下横走茎,第1片真叶腋芽和第2片真叶腋芽当年均可以发育成地下横走茎;2 a生和多年生五味子植株基部的越冬芽都会发育成地下横走茎;无论是子叶腋芽还是越冬芽在转变初期与一般芽形态相似,但经过伸长生长后,其茎尖开始弯曲以适应地下生长。地下横走茎的发生部位较集中,常呈轮生状。较高节位芽的超显微结构与子叶叶芽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五味子的芽能否形成地下横走茎在其形成的早期可能就已经决定。  相似文献   
100.
棉株现蕾后即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但仍是营养生长占优势,以增大营养体为主。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重点是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调节棉株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发棵稳长。发棵是高产的基础,稳长是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