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稻米垩白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性状,本文分析了2009-2018年南方稻区籼稻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的变化趋势。综述了对稻米垩白形成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的改良,尤其是籼粳杂交品种垩白的改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以粳稻品种南粳35和籼稻品种N22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不同年份对控制水稻垩白粒率的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BIL群体中,垩白粒率在不同年份均为偏向高垩白亲本的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 2.5软件共检测到6个控制垩白粒率的QTL,分别位于第2、2、3、6、8和12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8.96%~12.51%,加性效应值介于8.38%~14.36%,除qPGWC-6增加垩白粒率的基因来自N22外,其余QTL增效基因均来自南粳35。利用QTLNetwork 2.0软件2a共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5、6和8染色体上,其中qPGWC-6和qPGWC-8与Win QTLcart2.5检测的位点相同,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对垩白粒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以低垩白高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和高垩白低食味品种F优498为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3 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3:3:4、3:1:6,分别记为N1、N2 N3)和不施氮(N0)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及食味值均存在显著影响。参试2个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均以N2处理最高,实现了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宜香优2115不同粒位的垩白性状、提高相应粒位食味值;而F优498的食味值以N1处理为宜,可改善其不同粒位稻米品质。进一步分析发现,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强势粒低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低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低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而食味值则强势粒高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高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高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0.706*~-0.937**),降低稻米垩白是提高食味品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4.
对粳稻品种两杂交后代F1、F2、F4代垩白性状研究分析表明,其垩白米率呈连续分布,但不呈正态分布;两“无垩白/高垩白”组合F2代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值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组合“越光/C602”F4代有四个分布不均的峰,组合“花育409/C602”F4代有两个峰,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两低垩白“花育560/津原5”组合F2、F4代分布曲线比较单一,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三组合后代垩白广泛分离,不同世代无或低垩白频数分布一致,表明该性状同时受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因此。选育无垩白或小垩白品种作亲本可改良杂交稻垩白率。  相似文献   
25.
以不同类型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中肥节水灌溉、高肥节水灌溉、高肥正常灌溉、中肥正常灌溉处理对垩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水处理对不同类型品种影响不同,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杂交稻和弯穗型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垩白率降低,氮肥处理对垩白率的影响大于水分处理;不同品种垩白度对氮肥反应不同,"沈农8801"在中肥节水灌溉处理垩白率最大,而"奥羽316"正好相反;"辽优18"在中肥正常灌溉处理垩白率最大。氮肥处理对其影响差异显著,肥水之间存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26.
Rice grain chalkiness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alky and translucent parts in grains is still unclear.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of flour made from the chalky or translucent part of rice grains in three indica and thre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The chalky flou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mylose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looser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and starches in the chalky flour had higher relative crystallinity, higher short chain content but lower long chain content than those in the translucent flour. The water states, determin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iffered between the chalky and translucent flour after soaking, cooking and retrograding, and the chalky flour had more bound and free water but less constructural water than the translucent flour. Mostly, the chalky flour had lower viscosity and shorter gel consistency, but higher onset temperature and gelatinization enthalpy than the translucent flou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would be more indicative than other attributions on pasting and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of chalky and translucent parts of rice grains.  相似文献   
27.
一种测定稻米垩白性状的客观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微软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基于微软Windows98平台开发了一个稻米垩白度测定软件Chalkiness10。该软件能迅速读入数字化米粒图像,快速、客观、准确地测得米样的垩白度。该软件与计算机和图像扫描仪等设备相结合,可以方便地组成一套高效的稻米垩白度测定系统。  相似文献   
28.
在MATLAB环境中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大米垩白检测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垩白等大米质量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以适应农业工程中的自动化的要求。为了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采用了MATLAB软件开发平台来构造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垩白检测算法。在对不同的大米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大米垩白参数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及程序设计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29.
以中熟武育粳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与密度,研究水稻穗上籽粒垩白度的差异以及氮肥与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穗上不同部位垩白度的大小为上部中部下部;一次枝梗二次枝梗;一次枝梗上第2、3、4粒位垩白度较第1、6、5粒位高,在不同部位不同粒位间垩白度的差异较复杂。随氮肥水平的增高,一次枝梗和穗上部二次枝梗籽粒垩白度增大,其中穗上部第1粒位垩白度显著增大;密度对穗上籽粒垩白度的影响表现出与氮肥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高氮肥水平下,增加密度,籽粒的垩白度会增大。  相似文献   
30.
杂交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稻米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穗上部、中部、下部枝梗籽粒以及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籽粒;而垩白度则相反。一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6及第2、3、4、5粒;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5及第2、3、4粒;而胶稠度则相反。不同杂交组合粒位间整精米率最大极差变幅为9.57%~14.93%,垩白度为2.71%~9.90%,胶稠度为9.92%~23.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