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3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686篇
基础科学   340篇
  858篇
综合类   2572篇
农作物   1006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198篇
植物保护   34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判断胶园间作木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以橡胶与木薯间作为处理,橡胶单作为对照,采用传统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橡胶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间作模式下橡胶树根际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真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H和Chao1指数虽有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门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的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近,共有的3大优势菌门均为Ascomycota、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间作木薯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中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Ascomycota相对丰度,达到91.54%;(3)属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中相对丰度比例前10的优势菌属占所有检测出菌属的61.30%~65.59%,间作木薯提高了橡胶根际土壤中PhyllostictaGibberella和Lecythophora的相对丰度;(4)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对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因此,间作木薯增加了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橡胶树根际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病原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82.
‘安椒12’是以‘m 99-6’为母本‘、53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1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85 d左右,中早熟,始花节位8~10节;果实线形,果长22~25 cm,横径1.8~2.0 cm,平均单果质量21 g,最大单果质量36 g,连续坐果性强,最多可连续不间断坐果136个;早春栽培前期平均667 m^2产量900~1 200 kg,667 m^2总产量3 500~4 500 kg;产量高,抗性强,嫩果绿色,老果红色,适合鲜食和加工。适宜在河南、河北等省春季保护地或春季露地种植。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年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83.
Development of common bean cultivars with partial white mould resistance through breeding techniques has been a challenge in Brazil. As yet, lines/cultivars from breeding programme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for resistance; therefore, this study screened 107 lines/cultivars for their reactions to white mould in 14 preliminary trials conducted under irrigation. Thirteen resistant lines/cultivars (three of Andean origin) and six Mesoamerican cultivars (three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and three susceptible)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se lines/cultivars and the resistant control A195 were evaluated in six advanced trials and two straw test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In 11 preliminary trials, screenings were performed under moderate/high or higher disease pressure. These pressures occurred in two advanced trials in which, when yields were averaged across moderate/high and high pressures, 10 Mesoamerican lines/cultivars selected for resistance yielded 14%, 23%, and 38% more than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cultivars, A195,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with median disease ratings (1–9 scale) of 4.5, 5.7, 5.7, and 6.7, respectively. In the straw test, three Andean lines/cultivars (A195 included) and two susceptible cultivars in the field were among those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Thus, field rating under high disease pressure and greenhouse rating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suggesting that field trials are critical to evaluating resistance and to identifying high-yielding beans. Therefore, lines/cultivars from breeding programmes assessed in field trials may provide a low cost and fast way to identify high-yielding bean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white mould in the subtropical sou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84.
橡胶籽苗黑根病严重影响橡胶育苗生产,本研究从感病籽苗中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的测定,病原的形态特征观察和菌丝体的ITS、RPB2、tub2等基因序列分析对比,鉴定病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适应能力强,在10~35℃、pH 2~10范围内菌丝和子囊孢子能生长和萌发,全光照能减缓菌丝的生长,糖类营养物质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子较耐高温,48℃持续20 min,50℃持续15 min,52℃持续10 min,以及54℃持续5 min时才能导致病原子囊孢子失活、死亡。在夏季大棚不育苗期间,采用高温闷棚杀死病原孢子,必要时在育苗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对该病害可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5.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类以及综合防控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棉花对不同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DPC+,25%甲哌鎓(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水剂]化学封顶效应的响应,以新陆早53号为试验材料,在150(N1)、300(N2)和450(N3) kg hm~(–2)施氮水平下,以人工打顶(P0)为对照,研究DPC+剂量[450(P1)、750(P2)和1050(P3) mL hm~(–2)]对棉花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DPC+剂量下,随施氮量增加, Chl、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殖器官干物质(RODM)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量下,上述参数因DPC+剂量不同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N1水平下以P1处理、N2水平下以P2处理、N3水平下以P3处理表现出较高的RODM、Chl、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DPC+与施氮量互作表现为,与其他处理相比, Chl、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ФPSII、ETR、RODM在N2P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52%、29.39%、27.97%、36.77%、23.28%、23.55%、8.41%~22.24%, NPQ降低了34.5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和Chl、LA、Pn、Gs、ФPSII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喷施DPC+(750 mL hm~(–2))条件下,适量追施氮肥(300kghm~(–2))能改善棉花光合性能,在增加干物质累积的基础上,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不同种类盐胁迫对马蔺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总质量浓度为0.3%的NaCl、NaHCO3单盐溶液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盐溶液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幼苗生长量、地上部干鲜重比值、地下部干鲜重比值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0.3%NaCl溶液对叶数和株高增长量的影响最小,其次为3种混合盐溶液,各处理在第14天时株高增幅达到最大。经0.3%NaHCO3处理后的幼苗地上部干鲜重的比值为空白对照的2.17倍,地下部干鲜重则为空白对照的56.61%,随着混合溶液中NaHCO3浓度的上升,地上部干鲜重比值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地下部干鲜重比值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经35天处理后,0.3%NaHCO3胁迫的马蔺幼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较对照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9.73%、26.08%,而各处理间的根系体积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0.3%NaHCO3溶液对马蔺幼苗的胁迫作用最强,2种单盐对根系的胁迫作用强于混合盐胁迫,而0.3%NaCl溶液对生长量的胁迫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在保持种植密度和行距一定的条件下,选择适宜机械化运行的宽行距,研究1穴多株种植对膜下滴灌春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进而实现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整体机械化的目标。【方法】试验在同一种植密度(9 900株/hm^2),等行距(30 cm)、等株距(30 cm)条件下,设置3种种植规格:1株/穴(H1,宽行37 cm)、2株/穴(H2,宽行104 cm)、3株/穴(H3,宽行172 cm)。【结果】不同种植株数下春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后差异显著,且H2处理叶面积显著大于H1、H3处理,分别高13.8%、7.6%;吐丝期以后H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H1和H3处理;吐丝期至成熟期H2处理的光合势、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H1、H3处理,光合势分别高4.60%~12.74%、8.97%~9.79%,相对生长率分别高21.15%、103.06%;H2处理的产量较H1、H3处理平均增产21.6%、24.6%,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25.0%、33.5%。【结论】春玉米膜下滴灌宽窄行配置1穴2株种植可以提高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延缓后期叶面积的衰老,增加光合势,有助于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粒重,最终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与常规种植相比,玉米膜下滴灌采用1穴2株种植规格,产量提高约21.6%,WUE提高约25%。  相似文献   
90.
咸水灌溉对基质栽培甜脆豌豆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无土栽培咸水灌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质盆栽试验,以甜脆豌豆为试验对象,设置0.6(淡水)、1.6、2.6、3.6、4.6 g/L共5个矿化度(深层地下淡水掺兑NaCl而成)灌水处理,研究了甜脆豌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状况以及豌豆营养品质对咸水灌溉的响应。【结果】与淡水灌溉相比,灌溉水矿化度为3.6 g/L和4.6 g/L时出苗率显著(P<0.05)降低,降幅分别为12.5%和31.2%;甜脆豌豆的株高、地上部鲜/干物质量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在播后16 d时1.6 g/L和2.6 g/L处理的甜脆豌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未明显降低,但是在播后32d时咸水灌溉处理的根系干物质较淡水灌溉处理分别降低28.9%、40.5%、52.2%和53.1%;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甜脆豌豆的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豌豆淀粉量呈降低趋势,但2.6 g/L与0.6g/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豌豆可溶性蛋白量和可溶性糖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2.6 g/L处理。【结论】开展基质栽培咸水灌溉甜脆豌豆是可行的,但灌溉水矿化度应≤2.6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