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1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林业   793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537篇
  1052篇
综合类   3637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686篇
畜牧兽医   801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64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指出微生物将会在21世纪的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张群  梁锐  刘加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95-198,204
西北地域环境制约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开发生态设计策略,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发现该地区特有的民居景观环境设计约束条件,提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能源、气候缓冲空间、自然植被的生态设计策略,并在银川市碱富桥住区工程实例中对此进行了探索。以期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索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设计道路,对气候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污权作为一项权利提出以后,其法律性质及法域归属问题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排污权是以环境容量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归属物权法域。从排污权的特殊性和现有立法规定看,排污权是以环境资源为客体的一种环境权,归属于环境法域。  相似文献   
10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紧密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证网络安全所应采取的技术和措施,目的在于为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新疆通信盲区多、移动信号覆盖差,安全事故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严重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建设针对长途客货营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应急运输车辆、野外工程车的基于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输车辆监控管理系统,提供面向各行业需重点监控各型车辆及其主管调度部门的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而实现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有序开展野外事故设备、人员的搜寻,有效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6.
稻田草害是机插秧生产中最严重的问题。传统水稻田"一封二杀三补"控草策略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机插秧的除草要求。本文综合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针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和杂草情况,提出"二封一补"的除草对策。3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后插秧前使用57%苄·丙·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 g/hm~2进行第1次封闭处理,插秧后10 d用50%苄·丁·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进行第2次封闭,既能有效控制早期杂草为害,保证秧苗安全,又能延长对杂草持续控制作用,提高水稻产量。在2次封闭基础上,针对不平整地块和烤田后抗性杂草发生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补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7.
The pattern of increasing species body siz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has been noticed in different groups of animals. Here, we used seven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dependent contrasts to assess body size latitudinal clines in Cyprinidae at two phylogenetic levels (inter‐ and intragenera), which were defined using a genus‐level supertree. Model selection procedures revealed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aping body size variation in Cyprinidae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scale considered. At the higher phylogenetic level, we found that both temperature (negative effect) and habitat availability (positive effect of drainage basin surface area) constituted mechanistic explanations of large‐scale body size distribution. No temperature‐related body size cline was observed at the intragenus level. Instead,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negative effect of species richness), habitat availability (positive effect of drainage basin surface area), migration ability and available energy (positive effects of glacial coverage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constitut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at this lower phylogenetic scale. We conclude that (i) at the intergenus level, cyprinids do show a tendency to be smaller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larger at low temperatures, (ii) this tendency no longer exists at the intragenus level, (iii) latitude per se is a weak predictor of body size clines whatever the taxonomic level analysed, (iv) generalising geographical body size patterns may be rendered difficult by the superimposition of a series of mechanisms across different taxonomic scales, and (v) habitat size, here acting positively at both taxonomic scales, may play a major role in shaping riverine species body size clines.  相似文献   
108.
百花山森林资源年产出价值为19 697.29万元,其中活立木价值年增长价值为3 080.65万元,占年总产出价值的15.64%,而间接使用价值,即生态价值为14 951.04万元,占年总产出的75.90%。说明百花山森林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价值,保存森林的价值,决不仅仅是木材价值的保护,更重要的应该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价值以及非消费性价值的保护。只有在生态价值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利用其他价值才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9.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公牛是提高牛群质量最关健的因素,一头种公牛自然交配,与配母牛一年大约几百头。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每年比本交能增加几倍。而用牛冷冻精液结合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冷配每年配种母牛数量少则上万头,多则几万头。本文从饲养种公牛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种公牛的特性,营养与日常饲养管理、防疫和疾病防治,以及安全生产多方面做了整理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将100只14日龄健康肉杂仔鸡随机分成A、B、C、D、E 5个试验组,每组20只鸡,A、B、C、D 4组为试验组,E组为对照组。A、B、C 3组试验鸡每只分别投服批号为0308、0312、0402的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1粒,进行有效药物释放量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投服后日均磨损量20d前为6.2~6.7 mg,30 d前为6.0~6.3 mg,日均药物有效释放量为2.40~2.52 mg,经方差分析,批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有效剂量之间,药物的有效释放期均在30 d以上。D组试验鸡每只投服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3粒,进行有效药物安全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仔鸡投服后食、饮欲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与对照组鸡相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从而说明该缓释制剂在鸡体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