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40%乙烯利水剂催熟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成熟的威廉斯香蕉为试材,采用两种不同稀释浓度(1 000和1 500 mg/kg)的40%乙烯利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别贮存于16和22℃的室内进行催熟,并定期对香蕉进行取样,检测香蕉各感官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的乙烯利催熟效果无显著差异,样品均成熟且色泽光亮,营养损失不大。22℃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比16℃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成熟速度快,食用品质更佳,有利于采摘后快速投放市场。综合考虑乙烯利残留量的安全问题以及催熟成本,建议采用1 000 mg/ kg的乙烯利溶液在常温下(22℃)催熟。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催熟过程中温州蜜柑果皮色泽及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材料,比较催熟与自然成熟下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乙烯利浸泡的果实变黄较快,变黄果色淡且缺乏光泽。无论是乙烯利浸果还是挂树自然成熟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总含量均逐渐减少,而且下降极显著或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则不一致。经过乙烯利处理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挂树自然成熟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前后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都是先降后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对经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灰霉葡萄孢霉菌后发病率的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期间,红地球葡萄灰霉病发病率随着处理浓度加大和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乙烯利加速了红地球葡萄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易受灰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变。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抽雄前对玉米品种平安18(紧凑型)和四单19(平展型)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探讨其对株高、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株高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四单19的反应强于平安18。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叶面积呈抛物线变化,干物重逐渐降低,但品种间略有差异。两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抛物线变化。因此在喷洒低浓度乙烯利(150mL·hm-2)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72665、58776株·hm-2)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乙烯利浸种对聚乙二醇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出能使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下最佳萌发的乙烯利浸种浓度,用0、100、200、400、800 mg/L的乙烯利对玉米(‘三北2号’)种子浸种24 h,再分别用0%、5%、10%、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测定20个双重胁迫处理组合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MDA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100~800 mg/L的乙烯利都能提高PEG6000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同时降低MDA含量,增强POD和CAT活性。(2)各指标在200 mg/L乙烯利浸种时与相同PEG水平下0 mg/L乙烯利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00 mg/L乙烯利浸种能显著缓解玉米幼苗在5%~15% PEG6000模拟下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7.
乙烯利对红掌佛焰苞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乙烯利对红掌花色的影响及调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直接进样、梯度洗脱的分析方法,测定5个不同乙烯利浓度处理对红掌佛焰苞的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掌 “亚利桑那”花青素主要成分是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乙烯利处理诱导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浓度600 mg/L处理效果最佳,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提前在展开期出现最高峰,而对照在盛花期才出现高峰,峰值为3496.7581 μg/g和5088.3177 μg/g,比对照峰值分别高出56.9%和59.0%。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Studies for nine years in southern Spain on the olive moth, Prays oleae Bern., have t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ltering oviposition behaviour on newly formed olive fruits by means of a single ethylene application. RESULTS: A single spraying of ethylene on the olive trees at the beginning of fruit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olive moth egg populations and consequent the olive fruit fall. At the same time, no negative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activity of natural oophagous predators of the olive moth. CONCLUSIONS: The ethylene treatments against P. oleae yielded substantial economical benefits each year (a mean of euro526 ha(-1)), benefits that fluctuated depending on the olive crop and on the annual fruit fall caused by this major pest.  相似文献   
19.
采用3种浓度乙烯利溶液(0、100、200 mg/L)分别对甘蔗新台糖22号(ROC22)、桂糖17号(GT17)和新台糖10号(ROC10)在下种前进行10 min浸种处理,测定根系中的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活性、叶片水势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蔗根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大量积累,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的ROC22和ROC10蔗根有较高的多胺含量(Spm、Spd、Put),而GT17则有较低的值,并且都有较低的多胺氧化酶活性;同时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减缓水分胁迫时蔗叶组织水势的下降程度,尤以200mg/L乙烯利处理效果最好。试验表明乙烯利浸种可提高甘蔗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花生生产过程中乙烯利的最佳喷施时期及用量,以湘花200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花生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乙烯利会导致植株提前衰老,不利于生物量的形成;幼果期喷施200~500 mg/L乙烯利,可提高整个生育期花生的叶干重和单株荚果产量,有利于花生生物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