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研究了乙烯利对野生马缨杜鹃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后,马缨杜鹃光合作用的各参数的日变化趋势不变,但Pn、Tr、Ls、Gs和WUE均降低,而Ci升高。随着乙烯利浓度的提高,增强了其对Pn、Tr和WUE的效果,但对Gs、Ls和Ci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选用溶血空斑试验、血清溶血素检测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和碳粒廓清试验,分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不同角度研究了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结果表明,乙烯利67~268 mg/kg bw各剂量组的小鼠足跖肿胀程度、溶血空斑对数值以及半数溶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P<0.05)。结果提示,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木薯Class Ⅲ过氧化物酶(POD)基因(MePOD)的序列特征,并检测乙烯(ET)和茉莉酸(JA)逆境信号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木薯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模式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MePOD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木薯MePOD基因在乙烯利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的表达特性.[结果]MePOD基因编码区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1061 bp处;启动子区域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但无ET和JA响应元件.MePOD蛋白由33 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7.476kD,理论等电点为8.66;有一个含信号肽的跨膜结构,是一种阳离子分泌型Class Ⅲ POD.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木薯MePOD蛋白与大戟科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ADR70870.1)的亲缘关系最近,且除两种裸子植物外,其他17种被子植物聚为一类,且同一科植物进一步相聚,此结果与进化地位一致.和CR检测结果表明,MeJA涛导0.5 h后,MePOD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乙烯利诱导0.5h后其表达量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整体上维持在本底水平之下.[结论]JA和ET逆境信号不直接通过相应响应元件上调MePOD基因表达,而与其他激素信号进行综合调控,并进一步参与植物体内的抗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84.
85.
本试验以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 cv.Accent)种子为材料,土壤设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FWC 30)、50%(FWC 50)、70%(FWC 70),模拟重度干旱、水分适宜、水分充足的土壤水分条件。同时设4个浸种处理分别为0(CK)、0.05%、0.1%、0.2%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种24 h,通过测定出苗率、苗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和侧根数等指标,探讨各乙烯利浸种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50%之间,过多的灌溉水并不利于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0.05%~0.1%浓度乙烯利浸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壤水分因素的差异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造成的影响,但相比乙烯利浸种处理,土壤含水量对多年生黑麦草苗期生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6.
云南橡胶树小蠹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植胶区橡胶树小蠹虫为4个科17个种的小蠹虫群体,是主要蛀食橡胶树死亡组织的次期性害虫,长期生存在橡胶林中。1990年后,橡胶树小蠹虫为害逐渐明显,表现大量发生,虫害树快速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2000~2007年的研究表明:橡胶树小蠹虫种群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活蛀性的角面长小蠹(Platypussecrelus Sampson)、小杯长小蠹(P.calicutus Chapuis)已发展成为优势种,致使橡胶树小蠹虫种群从次要害虫逐渐变为主要害虫,成为橡胶树衰退重要的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橡胶树衰退,特别是过度的乙烯利刺激割胶导致的橡胶树衰退,是促变小蠹虫群体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害虫的主要诱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调控生产技术,使胶林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才是有效地控制橡胶树衰退趋势和控制小蠹虫为害于经济阈值之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7.
云南橡胶树小蠹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植胶区橡胶树小蠹虫为4个科17个种的小蠹虫群体,是主要蛀食橡胶树死亡组织的次期性害虫,长期生存在橡胶林中。1990年后,橡胶树小蠹虫为害逐渐明显,表现大量发生,虫害树快速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2000-2007年的研究表明:橡胶树小蠹虫种群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活蛀性的角面长小蠹(Platypus secrelus Sampson)、小杯长小蠹(P.calicutus Chapuis)已发展成为优势种,致使橡胶树小蠹虫种群从次要害虫逐渐变为主要害虫,成为橡胶树衰退重要的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橡胶树衰退,特别是过度的乙烯利刺激割胶导致的橡胶树衰退,是促变小蠹虫群体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害虫的主要诱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调控生产技术,使胶林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才是有效地控制橡胶树衰退趋势和控制小蠹虫为害于经济阈值之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8.
采用L 9(34)正交试验开展基质、温度及乙烯利浸种对滇青冈种子发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滇青冈种子发芽延续期98 d,处理组合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分别为48.7%~76.2%、4.9%~16.4%、2.1~3.7粒·d-1和92~105 d,处理组合间4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基质是影响以上4个指标的主导因子,其中,森林土∶炭渣为60%∶40%的配比极显著地提高滇青冈种子发芽相关指标,35℃温度处理显著地提高滇青冈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率和发芽势理论优水平组合为1.2%的乙烯利浸种置于25℃烘箱恒温处理3 h,播种于森林土∶炭渣为60%∶40%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89.
乙烯利对不同甘蔗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选用4个熟性不同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7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20号作为供试材料,在甘蔗生长前期以100mg/L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了叶片中C4途径的两个关键光合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甘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甘蔗叶片中NADP—苹果酸酶的活性,而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活性因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对桂糖11号与桂糖17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对新台糖20号却表现了一定的抑制。(2)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3)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不同品种的效应不同,尤以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10号的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90.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明显促进了甘蔗前中期的生长,改善了甘蔗的经济性状,使蔗茎的节间长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有效茎数均有所提高,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并且明显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