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10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52篇
综合类   1570篇
农作物   624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413篇
园艺   308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棉花杂交种SSR核心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到一套针对棉花杂交种真实性和纯度进行鉴定的核心引物,本实验以79个棉花杂交种为材料,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已公布的2300对SSR引物通过PCR扩增,经初筛和复选,最终获得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且分辨能力强的56对核心引物。利用这56对SSR引物对生产上推广的37个棉花杂交种进行多态性验证,共检测到95个多态性位点,变幅为1~3个;161个基因型,变幅为2~3个。随机抽出10对引物,通过组合方式可以将3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对37个品种的SSR分子标记结果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为0.54时, 20个长江流域杂交种中有19个被划分到第一类,17个黄河流域品种中有11个被划分到第二类,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棉区因育种目标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表明该套引物有很好的代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35对SSR引物分析40对不同的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对引物扩增得到的条带数在2~12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2.306、0.891和0.519。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距离。聚类结果显示,除供试材料22与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单独为一类群;其余的供试甜菜品系可分为4个类群;共有14对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完全聚合在一起,说明经过回交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细胞核基因组之间几乎达到一致,纯度较高,今后可以直接应用于甜菜育种中;另有26对纯度较低,遗传距离较大,还需要继续进行回交至纯合。80份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62,最小为0.120。14对聚合在一起的原配组中的不育系之间遗传距离各不相同,今后可选择14对中遗传距离较大的不育系和其异型保持系配制二元不育系,用于杂交种中的母本。加大培育出甜菜新品种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有效的提高了甜菜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4.
利用SSR标记区别小麦品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用SSR标记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都会造成株间SSR带型的差异,本文提出了SSR位点不纯的概念,并分析了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指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小麦品种中。为此在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需要注意区别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以免将SSR位点不纯造成的株间带型差异误认为是种子混杂,其原则是:(1)必须进行多个SSR位点的检测;(2)某单株的多个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可确认为混杂植株;(3)剔除混杂植株后,某单株的个别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将被认为是SSR位点不纯所致。  相似文献   
45.
甘蓝型油菜SRAP、SSR、AFLP和TRAP标记遗传图谱构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黄籽GH06为母本、黑籽P174为父本杂交得到的第6代重组自交系188个株系为作图群体,通过SRAP、SSR、AFLP和TRAP四种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300个标记位点的甘蓝型油菜分子遗传图谱(LOD≥3.0),包括202个SRAP标记、65个SSR标记、23个AFLP标记和10个TRAP标记。图谱总长度1273.7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25cM。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56个之间,连锁群长度变动在37.1~109.2cM之间,群内平均图距在1.80~14.20cM之间。LG1包含的标记最多,有56个;标记最少的连锁群(LG9、LG18、LG20)只有4个。LG13的平均图距最大,为14.20cM;LG6的平均图距最小,仅为1.80cM。在整个图谱上,存在图距大于20cM的空隙6个。本研究首次将SRAP及TRAP标记用于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SRAP及TRAP标记在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上是一种良好的标记系统。  相似文献   
46.
番茄高色素基因hp1和hp2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色素基因hp1和hp2能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类胡萝卜素总量,对于以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为目标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这2个基因的突变位点为目标,成功地筛选出了对hp1和hp2分别具有高度特异性的2对引物。由于这样的分子标记实际上就是功能基因本身局部片断的扩增结果,所以能非常可靠地直接鉴别该功能基因,F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分离比例与2对基因的独立分配比例完全一致。以这两对引物所产生的分子标记为依据,已经合成了含有hp1和hp2的双突变体。  相似文献   
47.
用SSR标记分析豫综5号和金皇后综合种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分析了豫综5号和金皇后综合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40对引物在两群体中都扩增出115个多态位点;累加40对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豫综5号196种,金皇后194种;豫综5号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3 4,金皇后综合种为0.339 7;豫综5号的平均观察杂合度是0.382 6,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474 7;金皇后综合种的平均观察杂合度是0.329 2,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414 3.从以上结果来看,豫综5号的遗传变异较丰富.  相似文献   
48.
ISTR在部分柿属植物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反向序列标签重复技术( inverse sequence-tagged repeat, ISTR) , 对柿属7个种, 包括柿(Diospyros kaki Thunb. ) 、君迁子(D. lotus L. ) 、浙江柿(D. glaucifolia Metc. ) 、油柿(D. oleifera Cheng. ) 、金枣柿(D. sp. ) 、老鸦柿(D. rhombifolia Hemsl. ) 和美洲柿(D. virginiana L. ) 共32个基因型进行了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ISTR可区分供试柿属植物中的30份; ISTR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柿属植物亲缘关系分析; 供试的中国与日本原产柿种质分别聚类; 新发现的中国甜柿变异类型与日本甜柿的亲缘关系较远且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可能是潜在的育种资源。ISTR标记可在柿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9.
柑橘天然杂种秭归橘橙来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秭归橘橙为天然柑橘杂种,果实无核、早熟,但其亲本来源未得到深入的分析和验证。为探明秭归橘橙的亲本,应用倍性检测、形态学标记和AFLP、cpSSR、nSSR等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鉴定。倍性检测证实秭归橘橙为二倍体,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和大小、花粉育性和花粉形态分析表明秭归橘橙形态特征上偏向于甜橙,而其花粉染色活力介于甜橙与红橘之间。AFLP聚类分析表明秭归橘橙介于橙和橘之间。cpSSR、nSSR确认秭归橘橙的母本为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父本为橘类(C.reticulate Blanco)。  相似文献   
50.
对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RAPD标记OPS03-1300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标记实际长度是1354bp,因此更名为OPS03-1354,其GenBank登录号为DQ350885。该标记序列与99条来自欧洲葡萄的EST有同源性,其中与1条来自赤霞珠叶片感染葡萄皮尔斯病病原菌后获得的EST同源性为82%,与2条来自赤霞珠果实在不同发育期获得的EST同源性分别为80%和85%。该序列与1条来自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叶片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获得的EST同源性为67%。该序列编码葡萄的一种假定蛋白。此外,应用该标记对中国野生葡萄与欧洲葡萄的种间杂交广西-1×京可晶F1代339株、白河-35-1×佳利酿F2代207株进行了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