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28篇
  340篇
综合类   789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为提高烟梗水提物的抽吸品质与可用性,采用从红大烟叶表面分离的HD4、HD12菌株对烟梗水提物进行发酵处理.经GC - MS检测,与未经处理的烟梗水提物(CK)相比,经徽生物处理后的烟梗水提物中香味物质的含量增加,其中,经HD4、HD12菌株处理后的烟梗水提物样品中香味物质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2.3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HD4菌株处理后的样品杂环类物质由6种增加到11种,相对含量由3.29%增加到40.63%;进行再造烟叶涂布后感官评价发现,使用微生物处理烟梗水提物的再造烟叶样品香气丰富性与香气量增加、木质杂气减少、细腻性与甜润感改善,抽吸品质有较大提升,且HD4样品的抽吸效果好于HD12样品.因此,使用微生物对烟梗水提物进行发酵处理是提高烟梗水提物抽吸品质与可用性的有效方法,且HD4菌株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有益微生物对甜樱桃根系的接种效应,试验采用灌根的方法,研究了从野生东北山樱根际分离筛选出的4株促生细菌,混合接种对甜樱桃/东北山樱根际微生物区系及根系呼吸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液改变了甜樱桃根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比例,使根际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接种2次,根际细菌增加幅度最大,为对照的3.4倍;接种促生菌液提高了根系活力,接种2次效果最显著,为对照的2.4倍,达到200.4μg/(g·h);接种促生菌液对根系呼吸的基础生化途径与末端氧化电子传递途径运行比例无明显影响,但整体上提高了根系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83.
熏蒸灭菌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熏蒸灭菌的方法,分析了连作土壤灭菌对盆栽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灭菌对马铃薯主要光合特征参数影响规律较复杂,连作时间长短对叶片光合能力有显著影响;连作土壤熏蒸灭菌后,马铃薯具有较低的光合强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较高的胞间CO2浓度.熏蒸土壤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水分因子可能是影响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连作提高了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马铃薯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熏蒸灭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利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因素,但马铃薯连作栽培障碍引起的过氧化反应没有完全消除.连作5年、10年土壤熏蒸灭菌提高了Biolog Eco板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与未灭菌相比,培养96h时AWCD分别提高30.9%~41.6%和2.7%~12.8%.连作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利用能力一直较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功能多样性也较高,但持续连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有趋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单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复合菌剂的除臭机理,将放线菌5406(Actinob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B-903(Bacillus subtilis)、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植物乳杆菌Z3-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将其均匀喷洒到鸡粪表面并搅拌均匀,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分别筛选出对甲基吲哚、硫化氢、氨气去除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并在已筛选出的配方中添加生物炭及化学试剂,检测除臭效果。结果表明,去除甲基吲哚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C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5 m L,生物炭11 g,甲醇0.04 mg);去除氨气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D3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二价铁离子和抗坏血酸各0.06 g);去除硫化氢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E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氧化锌0.08 mg)。  相似文献   
86.
对根际细菌参与的植物重金属修复进行综述,并对植物根际细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的重金属修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为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柏木低效林改造区5种种植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纯柏(对照)]为对象,研究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对柏木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各种植模式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明显增加,核桃+菊苣模式最为明显,其微生物总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提高了112.5%、7.7%、33.0%、39.1%和62.9%,且0~15 cm土层显著高于15~ 30cm土层(P<0.05).土壤微生物与4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不一,真菌数量以夏季最高,放线菌以春季最高,而细菌则表现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以秋季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皆以春季最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各改造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肥力,而核桃+菊苣模式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TR21可湿性粉剂施用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集TR21可湿性粉剂处理和清水对照不同种植时期的香蕉根际土样10份,分别提取各土壤总DNA,采用PCRDGGE、主条带回收、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未种植香蕉的土样相比,香蕉种植初期,对照土样的物种丰富度S值和多样性指数H值均下降,但经TR21处理的土壤S值增加、H值变动不大;香蕉种植中期,对照土壤的S值和H值上升,达到未种植时的数值,但经TR21处理的土壤S值持续增加、H值下降;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直至有香蕉枯萎病发病时,对照和TR21处理土壤的S值持续增加、H值持续下降,但经TR21处理的发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的根际S值均大于对照、H值均小于对照;对差异条带鉴定及主条带回收和测序分析后均发现,TR21处理后根际土壤的芽孢杆菌增多。说明用枯草芽胞杆菌TR21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香蕉,可以提高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S值,并引起根际芽孢杆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9.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优选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PCR-DGGE反应体系。[方法]以种植1年的人参土壤为材料,利用PCR-DGGE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几种重要参数不同梯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包括模板、dNTPs、引物及Mg2+的用量。[结果]最适宜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浓度为0.8μg/μl,dNTPs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4μmol/L,Mg2+浓度为1.5 m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为进一步研究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