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0篇
  26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脂肪酶在肉制品加工中会影响风味物质的积累与产生,发酵肉制品生产中常通过添加产脂肪酶菌株来改善制品的风味。通过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三丁酸甘油酯产生透明圈的大小,判断菌株产脂肪酶的活力,同时结合脂肪酶基因Lip0069、Lip0893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筛选产脂肪酶能力较高的乳酸菌,研究该菌株对发酵香肠中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TR1-1-3代谢过程中产酶活力最强,编码脂肪酶的基因Lip0069、Lip0893表达量最高。发酵香肠试验组共检测到3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1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9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Acids, PUFA)9种。含量较高的MUFA主要是油酸(C18:1C9)、棕榈油酸(C16:1)、十七碳烯酸(C17:1)、肉豆蔻烯酸(C14:1)。含量较高的PUFA主要是亚油酸(C18:2C9)、亚麻酸(C18:3N6、C18:3N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ocosahexaenoic Acid,DHA)。TR1-1-3和ZF22组发酵2 d后,MUFA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12 d时5个试验组MUFA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TR1-1-3增长比例最高,且与ZR、M组差异显著(P0.05)。TR1-1-3组发酵2 d后PUFA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12 d时TR1-1-3组PUFA的含量增长了54.17%,且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酸菌TR1-1-3可降低产品中SFA在脂肪酸中所占比例,明显加快MUFA、PUFA的增加速度及其含量,可为研究改善香肠脂肪特性提供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2.
The nature of the hyperlipemia in two 3-week-old male kittens, one of which was presented with the owner's complaints of retarded growth and white streaks on its eyes, was studied. Hypertriglyceridemia,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reduced Post-Heparin Plasma Lipolytic Activities (PHPLA) were observed in both animals. One of the kittens, however, was more severely affected and in addition, had lipemia retinalis and a marked lactescent, hyperchylomicronemic serum in spite of a short-term fast before sampling. These findings are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human Type I hyperlipoproteinemia due to familial Lipoprotein Lipase (LPL) deficiency. Diagnosis of persistent hyperlipemic syndromes in kittens should in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LPL deficiency as determined by PHPLA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53.
通过从三油酸甘油酯释放油酸的释放率来判定胰脂肪酶活性的方法,研究并比较了30种果蔬乙醇提取物的减肥作用.30种果蔬70%乙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青辣椒乙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6.15%,山竹提取物抑制率为29.87%,白萝卜、柠檬和圣女果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均达到20%以上.大蒜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9.64%),陈皮和山楂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促进率分别为6.38%和7.66%.  相似文献   
54.
为弄清红曲霉在降脂减肥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开发红曲产物类药物应用于市场,以产红曲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为出发菌株,经60Co诱变,对抑制与膳食相关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酶活性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选育。结果表明:选育出1株能显著抑制3种与膳食相关酶的突变菌株M3-19,菌株M3-19液体发酵产物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5.83%、25.4%和31.5%。经传代10代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55.
采用两种转酯方案进行脂肪酶粉转化生物柴油研究,游离脂肪酶在转酯方案一中转酯效率较高为90.15%,在转酯方案二中转酯效率为52.51%.通过壳聚糖和硅藻土对脂肪酶粉固定化并在转酯方案一中的研究发现,硅藻土固定化酶的平均转酯效率高于壳聚糖固定化酶.两种固定化脂肪酶的循环转酯试验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水解酶活和转酯效率均逐渐降低,并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为建立基于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的嗜酸耐热菌快速鉴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个脂肪酶和酯酶底物直接与嗜酸耐热菌反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了9株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色谱图,并对色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所得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能将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分为2个类群,且同一属的2个不同种的细菌也能得到正确归类。【结论】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能够用于嗜酸耐热菌的快速鉴别,且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经济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胰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纯化40例正常人和40例首次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3轮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筛选,并随机挑选20个克隆进行阳性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正常对照的阴性排除和3轮亲和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回收率提高了500倍。随机挑选的20个克隆中有10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分析获得4条多肽。阳性克隆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97.5%。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能够成功筛选出胰腺癌患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8.
从上海地区富含油性的土壤中,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以罗丹明B为指示剂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得到产脂肪酶菌株51-43。通过对51-43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18S rDNA特征片段比较分析,初步确定51-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51-43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2.35%,小麦粉1%,K2HPO40.1%,MgSO4.7H2O 0.05%,CaCl20.01%,NH4Cl 1%,Tween-80 0.5%,橄榄油1%,pH 7.0。此培养基在28℃,16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 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19.28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2.21倍。  相似文献   
59.
肝脏和胰腺前体细胞都是由胚胎前肠内胚层细胞发育而来的。脊椎动物中,在高度保守的诱导信号和遗传调节因子作用下,肝脏和胰腺前体细胞特化,并获得器官功能和再生能力。由于对肝脏疾病和Ⅰ型糖尿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肝脏、胰腺的发育和再生机制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对不同模式生物的研究,揭示了进化上保守的诱导信号和转录因子诱导肝脏、胰腺细胞的分化机制,这为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如何诱导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和胰腺β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高效脂肪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筛选高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并鉴定其菌属及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采集富含油脂的土壤,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并采用橄榄油乳化法测定脂肪酶活力。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Blast比对,并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脂肪酶的真菌菌株GW-1,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0.5%、黄豆粉2.0%、橄榄油1.0%、MgSO4.7H2O 0.1%、pH值9.0、接种量8%、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4 d。在此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可达39.82 U/(ml.min)。试验结果显示,访菌株在产脂肪酶能力上具有显著优越性,且菌株GW-1产酶活力较优化前高出19.96 U/(ml.min),提高了10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