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69篇
  免费   2226篇
  国内免费   2299篇
林业   5132篇
农学   3717篇
基础科学   1586篇
  3231篇
综合类   12892篇
农作物   2495篇
水产渔业   1403篇
畜牧兽医   3407篇
园艺   1134篇
植物保护   529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887篇
  2021年   1108篇
  2020年   1243篇
  2019年   1405篇
  2018年   935篇
  2017年   1243篇
  2016年   1441篇
  2015年   1347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2022篇
  2012年   2521篇
  2011年   2594篇
  2010年   2086篇
  2009年   2124篇
  2008年   1973篇
  2007年   2000篇
  2006年   1740篇
  2005年   1617篇
  2004年   1312篇
  2003年   1149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891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2.
水氮管理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高产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中产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 3种水氮管理模式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并探讨氮素利用及产量与生理响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与水氮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特征、灌溉水生产效率、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明显高于水氮管理模式的调控效应;而水氮管理模式对灌溉水生产效率、总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氮素的累积,提高功能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光合速率(Pn)及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且对中产氮低效品种的调控效应显著高于对高产氮高效品种,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管理模式。高产氮高效品种的平均总颖花数、拔节至抽穗期稻株氮累积量、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尤其结实期高产氮高效品种更有利于维持叶片及根系的代谢同化能力,利于氮素转运、再分配到籽粒中提高稻谷生产效率及氮肥利用效率,是氮高效品种相对于氮低效品种高产、氮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水氮管理模式下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以水稻抽穗期剑叶GS活性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的正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3.
为筛选出陆稻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24个云南陆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反复干旱存活率作为标准,分析各测定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关系并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心叶下倒1叶长、心叶下倒2叶长、心叶下倒2叶宽、根干重和根冠比等5个形态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以反复干旱存活率为因变量,5个综合指标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24个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其结果与芽期抗旱鉴定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普通菜豆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种处理,测定11项生理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通过加权抗旱指数(weighted drought-resistance index,WDI值)和抗旱度量值D(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片相对含水量(0.7726)、PSII最大量子产量(0.7607)、叶绿素含量(0.7435)、反复干旱存活率(0.7341)、生物量(0.7329)、茎叶干重(0.7314)、根干重(0.7192)、气孔导度(0.7159)、根冠比(0.7092)、株高(0.7086)、叶面积(0.6910)。基于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度量值D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材料的抗旱性排序大体一致。根据抗旱度量值D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敏感4个级别,各占总数的10%、6%、58%和26%。综上所述,叶片相对含水量、PSII最大量子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0项指标可用于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加权抗旱指数与抗旱度量值D两种综合指标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50个参试普通菜豆品种中,白金德利豆、跃进豆、兔子腿、圆白菜豆和260205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995.
绿豆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是获得抗旱资源和挖掘抗旱基因的前提。本研究以21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温室内盆栽控水旱胁迫,考察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等12项指标,计算各指标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运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方法,评价绿豆成株期抗旱性,筛选抗旱优异种质。结果表明,抗旱系数与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从而遴选出这7项指标作为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基于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3种评价抗旱分级结果一致性较高,故认为抗旱指数法适宜于大规模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筛选获得高抗种质3份、抗旱种质6份、中抗种质4份、敏感种质5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  相似文献   
996.
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有机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处理苦瓜叶片,用超敏感银染SDS-PAGE电泳进行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后的蛋白质谱带组分和着色程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乙醚处理后的样品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5号、18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丙酮处理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10号、13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乙醇处理则有18条,其中只有6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这些蛋白质的异同将为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已成为水稻抗旱性研究课题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0个水、旱稻品种(组合),在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及光合速率等10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叶面积等4项指标对水稻的抗旱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组合)进行了抗旱性预测,结果与它们在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表明用这4个指标在开花期对水稻抗旱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拮抗BS-20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本文对拮抗BS-20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在番茄苗上接种番茄灰霉病菌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测定PAL、SOD、POD和PPO的活性变化及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BS-208菌株发酵液处理48h后PAL、POD和PPO活性均升高,其中PAL和POD活性在处理后48h达到最大值,均为0.72,PPO活性在处理后96h达到最大值,为4.5,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增强了番茄抵御病原菌侵入的能力;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接种BS-208菌株后对番茄植株没有伤害。  相似文献   
999.
Summary A pluriannual field trial of transgenic clones of Coffea canephora (the Robusta coffee tree) transform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lepidopteran coffee leaf miner Leucoptera coffeella was installed in French Guiana. Fifty-eight transformed clones produced by transformation of the C. canephora clone 126 were planted. They were harbouring the pEF1α constitutive promoter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controlling either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native gene for the cry1Ac insecticidal protein (eight clones) or a synthetic cry1Ac gene (53 clones). The vecto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were a strain of the bacteriu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one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The transformed clones were generally independent, presenting different integration patterns of the genetic construct. Four randomly distributed groups of five plants per transformed clone were planted along with 60 untransformed control trees. Over a 4-year period after plantation six releases of L. coffeella were performed. Mines on the leaves are the marks of larvae development and were counted on plants. A majority of the independent transformed clones harbouring the synthetic gene and transformed by the strain of A. tumefaciens displayed constantly much less mines than the control, therefore expressing a stable resistance. The need for complementary research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抗病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将引进的日本强势葫芦、勇士野生西瓜等7个西瓜嫁接砧木分别与本地主栽的西瓜品种早佳84-24进行嫁接试验。通过对嫁接亲和力,嫁接苗的抗枯萎病能力、产量和品质等主要性状的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日本强势葫芦作砧木的嫁接苗综合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