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4篇
  220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study aims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silicon (Si) foliar application on ga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membrane stability and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in the field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 was arranged as a split-split plot based o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Irrigation regime (100%, 60%, and 40% F.C.), silicon (control and Si application) and wheat cultivars (Shiraz, Marvdasht, Chamran, and Sirvan) were considered as main, sub and sub-sub plots,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age of Agriculture, Shiraz University, Iran, during 2012–2013 growing sea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liar application of silicon increased the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photosynthesis pigments (chlorophyll a, b and total chl and carotenoids), chlorophyll stability index (CSI) and membrane stability index (MSI) in all wheat cultivars, especially in Sirvan and Chamran (drought tolerant cultivars), under both stress and non-stress conditions. However, more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under drought stress as compared to the non-stress condition. In contrast, these parameters decreased under drought stress. S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electrolyte leakage in all four cultivars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Ci) increased under drought stress. Si application decreased Ci especially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 transpiration rate (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Under drought, Si applied pla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af photosynthesis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i) and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 decreased in all cultivars under drought stress. However, the silicon-applied plants had greater WUEi and CE under drought stress. The stomatal limitat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stressed plan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Exogenously applied silicon also decreased stomatal limitation. Overall, application of Si was found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drought tolerance of wheat plants.  相似文献   
72.
刘朋  殷俐娜    王仕稳    邓西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329-333
尽管硅提高植物的抗镉毒害已经被广泛的报道,但是其作用机理还不明确。该试验研究在镉胁迫的条件下,硅对高粱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外源施加硅能显著地缓解镉对高粱无论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鲜重及干重的抑制作用。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硅对抗氧化酶的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镉毒害的条件下,硅显著增强CAT和POD的活性,SOD的活性不受影响。与此相对应:硅显著地降低MDA的含量。对有机酸的分析发现:在镉胁迫的条件下,叶片中有3种有机酸能够检测到: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并且其含量都在硅的调节下增加。而在根系中所检测的4种有机酸中,草酸和丙二酸的含量受到硅的调节而增加,柠檬酸的含量不受影响,而苹果酸的含量却有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硅增强高粱幼苗的抗镉胁迫与其增强高粱抗氧化酶活性及增加高粱体内有机酸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3.
硅介导稻瘟病抗性的生理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主要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施用硅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病害防治措施,在增强植物抗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探讨硅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效应及生理作用机理,为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用稻瘟病广谱感病品系CO39(不含已知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近等基因系C101LAC(Pi-1)(抗病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1)不加硅不接种(Si-M-)、(2)加硅不接种(Si+M-)、(3)不加硅接种(Si-M+)和(4)加硅接种(Si+M+)等4个处理,通过光照培养箱控制生长条件,用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施硅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水稻根系和叶片中硅、酚类物质、水杨酸、乙烯及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系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抗病品系C101LAC(Pi-1)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感病品系CO39。施硅后,两个水稻品系的根、茎、叶中的硅含量都显著增加,地上部的硅含量明显高于根部。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总酚含量,对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对第3天叶片中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降低了第7天叶片中的总酚含量,两个水稻品系表现一致。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总酚含量。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对根系中的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显著增高了CO39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只在第3天显著增高了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使CO39在第3天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显著增高,而对C101LAC(Pi-1)没有显著影响。在两个品系的根系中都没有检测到水杨酸。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材料叶片和根系中的乙烯含量。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叶片中乙烯含量极低,加硅显著降低了CO39第3天根系中乙烯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后,第3天和第7天根系中乙烯含量都显著降低。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H2O2的含量,而显著增加了根系中H2O2含量。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H2O2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结论】施硅能显著增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改变植株体内的生理代谢状况,调节植物体内酚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诱导信号物质如水杨酸、乙烯、H2O2等的变化来提高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4.
75.
硅钾镁肥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氮、磷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农业部推广的硅钾镁“3414”肥料设计进行多点试验,完善平衡配套施肥方案,建立不同品种的硅、钾、镁施用纯量与产量的效应函数模型,以期为寒地增产保优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硅、钾、镁施用纯量与产量的效应函数模型不同;缺硅、缺钾、缺镁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同一地点不同品种对缺素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钾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缺硅,影响最小的是镁;‘空育131’、‘垦粳1号’的处理6(Si2K2Mg2)、处理9(Si2K2Mg1)处理10(Si2K2Mg3)、处理13(Si1K2Mg1)产量都较高。‘空育131’处理13(Si1K2Mg1)产量最高为9173.10 kg/hm2;‘垦粳1号’处理9(Si2K2Mg1)产量最高为9162.45 kg/hm2。因此,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必须测土并针对品种进行施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土壤供硅能力与硅肥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硅在土壤中的分布、存在状态以土壤的供硅状况,介绍了硅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阐述了硅肥的资源及其种类.分析了硅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硅肥对甘蔗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以每桶施用26g N+1.76g P+20g K为对照,进行6个不同硅肥施用水平处理(20,40,60,80,120和150 g/桶)桶栽试验,探讨硅肥对新台22号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特性、N、P、K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硅肥(硅酸钙)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甘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不同硅肥处理之间的甘蔗叶片P含量差异不大,部分处理的P含量略有增加;施用硅肥可显著降低叶片N、K含量,但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Si含量逐渐提高。硅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每桶甘蔗干物质含量(26%~70%)和甘蔗产量(30%~60%)。此外,在收获期,硅肥处理的甘蔗植株硅含量可达2.64%。  相似文献   
78.
硅对盐胁迫下杨树幼苗生长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杨树南林-95杨(Populus×euram ericana cv. NL-95)在不同盐胁迫下加硅处理对幼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硅情况下,随着盐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生长减缓,叶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变大,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盐胁迫下施硅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对杨树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维持了杨树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幼苗叶MDA含量降低,POD和CAT活性提高。笔者认为盐胁迫下施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分对杨树的毒害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79.
硅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牌二代硅肥用于花生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后提高了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增加了茎叶及荚果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使花生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分枝多,果仁充实饱满、空壳少、百果重和百仁重提高,出仁率高,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20%。  相似文献   
80.
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N、Si(3×2)完全均衡方案和田间裂区设计,氮肥设12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个水平,硅(SiO2)设0、75 kg/hm2两个水平,研究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玉米平均株高、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施氮水平间上述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氮硅配施对玉米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和田间抗拉弯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除室内横折强度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氮硅配施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