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t eradication is difficult, particularly in remote, protected areas. The Southern Ocean Islands are very isolated and highly protected, but the flora contains many alien plants. Small restricted populations have been eradicated, but eradication of established species has proven difficul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icacy of control methods at sub‐Antarctic temperatures and their off‐target impacts may increase eradication success. With interest in controlling non‐native Poa annua in the region, we aimed to determine if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can control P. annua (the sub‐Antarctic biotype) in sub‐Antarctic conditions and examined their impact on native plants. We quant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control methods on P. annua in situ on sub‐Antarctic Macquarie Island through field‐based experiments and assessed their selectivity on P. annua compared with native grasses. We also quant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herbicides on P. annua at sub‐Antarctic temperatures and assessed their selectivity on native grasses. Of the four physical disturbance methods tested, none effectively reduced P. annua cover as one‐off treatments. Of the herbicide treatments, glyphosate and trifloxysulfuron sodium were effective and were less damaging to native grass species, indicating potential selectivity. Physical control was of limited effectiveness, but did not affect native species richness. An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programme utilising the strategic use of selective herbicides with follow‐up chemical and physical intervention may balance control and biodiversity outcomes.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ite‐specific testing of control methods and understanding off‐target impacts of control when managing alien plant species in protected areas.  相似文献   
2.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刺鲳资源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对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的最新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刺鲳Psenopsis anomala(Temm inck et Schlegel)的资源状况。结果表明:刺鲳的渔获率、资源密度和资源量分别为0.97 kg/h、10.73 kg/km2和928.69 t;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高于春季;其密集分布于水深为81~90 m(春季)和91~100 m(秋季)处;春季其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组均大于秋季,其现存资源量为原始资源量的55.85%。针对该海域刺鲳鱼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作者提出了一些合理保护和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韶阳  刘玉龙  程镇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54-17256,17259
首先介绍了南沙群岛开发利用现状,然后在充分分析南沙群岛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指明南沙群岛的开发利用前景,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资料后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南麂列岛的贝藻种类非常丰富,共有贝类403种,藻类194种,分别占我国贝类、藻类总数的30%和20%。在保护区核心区,贝类的个体大小、种类和密度显著比其它非核心区大,说明保护区这几年的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南麂岛岩礁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演替状况,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8月,共4次对南麂岛的潮间带7个断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并对软体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变化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软体动物种类63种,隶属于3纲113目34科52属,其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为506.5个/m2和801.54 g/m2;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是4个季节共有的且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软体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冬季(1.73)春季(1.69)夏季(1.58)秋季(1.40);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其物种数及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研究表明,南麂岛岩礁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发育较好,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远高于邻近的其他岛屿,但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以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舟山群岛作为我国第一大群岛,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模式和管理机制,舟山群岛一些岛屿的旅游开发效果并不理想,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岛很少.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舟山群岛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要把舟山群岛建成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国际性亚热带群岛型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在开发理念、开发与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实行创新,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上突出"一体两翼三大中心",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重点塑造"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整体旅游形象品牌,突出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两个主题,精心打造海洋观光、海洋文化、海洋休闲、海鲜美食等九大旅游产品,开发好一片特色无居民海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 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如何快速改善千岛湖的森林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调研结果,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改变千岛湖森林结构与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森林分类经营和加大封山林力度是三个先决条件,而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运用人为有利干扰则是其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