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972.
极早熟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夏黑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早熟葡萄品种由于生育期短,存在果粒偏小,糖度低,酸度高,风味品质较差,耐贮运性能不好等问题,影响了葡萄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973.
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为参照亲本 ,对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三倍体毛白杨B312花粉量较大 ,平均每花序高达 5 3mg.采用二倍体为参照母本研究三倍体花粉配子育性有估测过高的倾向 .②通过二倍体为参照父本可以相对较为准确地检测三倍体的雌配子育性 ,其中三倍体毛白杨雌株B30 3 ,B30 4,B30 5的配子育性介于 0 .0 5 %~ 0 .5 %之间 .③三倍体毛白杨与毛新杨等的杂交子代中存在三片子叶、四片子叶等子叶形态变异现象 ,总变异率达 2 6 .47% .④利用三倍体毛白杨与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杂交 ,共成苗 170株 ,其中包括 14.7%的畸形苗 .三倍体杂交子代的子叶变异以及畸形苗的出现与其细胞染色体不平衡有关 ,这些三倍体杂交子代对于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  相似文献   
974.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子粒蛋白含量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爆裂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方法对子粒蛋白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在春、夏播条件下均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1、3、4、6、7和第8染色体上,其中春、夏播条件下都检测到的QTL有3个,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分别为42.85%和53.19%,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0%~17.70%。表现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2、2和6。3个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丹232,其余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N04。  相似文献   
975.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种的制种效率,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异源三倍体。实验对人工授精后处理起始时间(timing after-fertilization,TA)、处理温度(temperature,T)、处理持续时间(duration,D)这3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立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两个对照组。在T=♂♂9℃、D=30 min下,受精后10 min处理组检测不到三倍体;在TA=7min、D=30 min下,T=5~9℃能得到97.2%~100%的三倍体诱导率;在TA=7 min、T=9℃下,D超过60 min,孵化率为0。因此,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异源三倍体的最适宜诱导条件为:受精后7 min,♂处理温度9℃,处理持续时间30 min,诱导率为98.3%~100%,相应的孵化率为17.5%~19.1%。在获得100%三倍体的处理组中(除去TA=7min、T=9℃、D=50 min处理组),孵化率为9.6%~19.1%,高于相应杂交二倍体组的孵化率(7.6%~8.5%)。  相似文献   
976.
杨树三倍体培育主要有4种方法:选育天然三倍体;筛选天然未减数的2n花粉人工授粉;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化学物理诱导.选育天然三倍体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可供选择的数量有限.用天然2n花粉杂交获得三倍体,具有偶然性、多变性的特点,且因2n花粉比率较低,利用比较被动,但天然2n花粉活力强,三倍体得率高.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但要先得到四倍体,增加了育种难度及年限,在没有可供利用的四倍体的情况下,只能作为一种倍性育种的辅助途径.化学物理诱导获得三倍体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是一种获得三倍体  相似文献   
977.
6-甲氨基嘌呤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60mg/L的6-甲氨基嘌呤(简称6-DMAP)诱发栉孔扇贝三倍体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以及核相组成,对照三倍体率和孵化率,探讨了不同减数分裂期6-DMAP处理对染色体倍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 ̄15min可见3种类型图像,第1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一个雌性原核及雄性原核;第2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两雌性原核及一个雄性原核;第3种图像可见两个雌性原核和一个雄性原枋,随着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978.
栉孔扇贝三倍体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扇贝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扇贝养殖业发展迅速。198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只有0.6万t,至1996年已达上百万t,在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扇贝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又为扇贝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扇贝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  相似文献   
979.
从温度变化、个体大小和昼夜变化等3个角度研究栉孔扇贝(Schlamys farrei)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壳宽排泄率(N)与温度(t)的关系为:N=7.2033e^0.1215t,R^2=0.8441(三倍体s组,壳宽约3.2cm);N=8.8153e^0.1031t,R^2=0.9863(三倍体b组,壳宽约4.3cm);N=6.  相似文献   
980.
<专刊>= <栏目>=研究简报 <图片>=N <表格>=N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Q959.223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