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7篇
水产渔业   405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乌鳢的繁殖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黄包乌鳢的繁殖发扬航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性成熟的年龄是2~3龄,产卵期是5~7月,卵子1次成熟,分批产出,属典型的浮性卵。绝对繁殖力和体长、体重密切相关。在水温25.5℃~28.0℃时,采用HCG+RES+B型激素,2次注射。孵化率达84.1%,孵化时间34~38小时。  相似文献   
82.
春末杂交鳢大规模早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来源与暂养母本斑鳢1~2龄,体重0.5~0.78千克,产自佛山当地。一部分为本场自己培育,一部分于3月4日从附近麦朗村选购,还有一部分于4月15日从南海西樵选购,长途运回。父本乌鳢2~3龄,体重1.1~2千克,购自湖南洞庭湖。一部分为上年用过的老亲鱼,一部分为2009年底收购的新亲鱼。  相似文献   
83.
对贵州水域乌鳢(Channa 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重量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了乌鳢肌肉(鲜样)中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结果表明:贵州水域乌鳢含肉率为68.24%±1.4%;肌肉中(鲜样)水分、灰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8.48%±1.23%、1.65%±0.11%、3.02%±0.13%、16.74%±0.35%;肌肉中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57.687%,乌鳢肌肉中所含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为28.980%,占氨基酸总含量的50.24%;鲜味氨基酸为22.65%,占乌鳢氨基酸总量的38.33%。乌鳢肌肉中所测得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FAO评价的标准相近似,所测得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和缬氨酸。  相似文献   
84.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85.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代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很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乌鳢肝脏抗氧化和炎症相关基因及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乌鳢500尾(体重23.40 g±0.53 g),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投喂分别添加0(LPS组)、50、100和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养殖期结束次日,试验组腹腔注射4 m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24 h后取肝脏样品用以检测抗氧化及炎症基因表达量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乌鳢肝脏白介素-6(IL-6)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相比,50、100和200 mg/kg虾青素组肝脏IL-6和NF-κB p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乌鳢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  相似文献   
87.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8.
<正>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稍有疏忽,则前功尽弃,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培养池应选建在靠近乌鳢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0.
2015年7-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6口养殖生产池塘内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池塘水质和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所研究的池塘中,3口(B1、B2和B3)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2口(S1和S2)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乌鳢,1口(S3)投喂冰鲜鱼养殖乌鳢。试验结果:8月11日—9月4日,池塘B1内大口黑鲈体质量增加62 g/尾,池塘S1内乌鳢体质量增加113 g/尾,池塘S3内乌鳢体质量增加31 g/尾。研究期间,池塘S1和S2水中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底泥总磷(TP)均高于池塘B1、B2、B3;池塘S3水中TAN、活性磷酸盐(PO_4~(3-)-P)、TN、TP和底泥TN、TP、POC高于池塘S1和S2,但水中NO_2~--N、NO_3~--N、COD_(Mn)和TOC均低于池塘S1和S2。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和乌鳢可正常生长;投喂配合饲料时,乌鳢池塘水中TN和TOC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表明乌鳢养殖池塘中有机质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