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9篇
  22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62.
选用(28±1)d断奶和平均体重为(6.16±0.13)kg的长白×约克夏仔猪96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浓度为0%、0.3%、0.6%、0.9%、1.2%和1.5%的谷氨酰胺。试验期21d。结果表明,随着谷氨酰胺的添加量增加,仔猪血中红细胞、血小板数目逐渐增加,而白细胞、嗜酸白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且随着断奶后时间的延长,仔猪自身免疫力和合成谷氨酰胺能力的加强,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到断奶后第21天,处理组间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谷氨酰胺的最佳添加剂量为1.2%。  相似文献   
63.
小鼠体内发育的囊胚、扩张囊胚和从1-细胞期取出在CZB培养液中培养的囊胚、扩张囊胚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9.00,38.43和42.47,39.56.经统计分析。体内与体外CZB培养的染色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体外CZB培养的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H2O2,发育至囊胚、扩张囊胚阶段,制作胚胎标本,观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结果显示:扩张囊胚的0~72h组的染色体数目与对照组的染色体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发育阶段的各处理组染色体数目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经H2O2处理之后存活下来的胚胎与正常体外发育的胚胎染色体数目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4.
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双单倍体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进行自体和异体融合及对二倍体野生种S.phureja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自体融合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交变电场中的转动电压、成串电压及细胞拉长电压无明显差异;在1 800 v/ cm的直流脉冲电压、100μs脉冲幅度下,2~3细胞的融合频率最高(24.16 %);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在2 000 v/ cm、100μs的电场作用下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叶肉组织,其融合频率为43.50 %;实验还显示出,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自体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异体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65.
三倍体梨品种F1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 3个优良三倍体梨品种大水核、安梨、白皮洋和 2个二倍体品种为亲本的 5个杂交组合的 14 7株F1 代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 ,发现 2株三倍体 ( 2n =3x =51) ,1株四倍体( 2n =4x =6 8) ,这 3株多倍体均为大水核×白皮洋的F1 代 ,表明三倍体梨品种间杂交也能获得多倍体 ,多倍体出现率为 9.38% ;而三倍体与二倍体品种相互杂交F1 代中没有发现多倍体 ,在三倍体为母本 ,二倍体为父本的F1 代中 ,非整倍体出现率为 6 0 % ;在二倍体为母本 ,三倍体为父本的F1 代中 ,非整倍体出现率为 6 .6 7% ,余者均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66.
外源ABA和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为激素调控提高籽粒的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两个品种,籽粒灌浆初期喷施ABA或GA 两种外源激素于穗部,定期取籽粒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用三次多项方程式对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模拟并分析相关参数。【结果】喷施外源ABA或GA均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粒重。外源ABA或GA对粒重的调控存在粒位效应。喷施ABA显著增加强势粒粒重,喷施GA使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均显著增加。喷施外源ABA显著提高籽粒ABA含量,喷施外源GA显著提高籽粒GA含量,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IAA和CTK的含量,尤其是喷施外源GA效果更为明显。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能延长籽粒的灌浆持续期,喷施ABA显著提高灌浆初期强势粒的灌浆速率,而喷施GA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结论】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通过改变籽粒内源激素水平,调节灌浆起始时间和籽粒灌浆持续期,进而调控籽粒粒重的形成。喷施AB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粒重来增加粒重的,喷施G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来增加粒重的。  相似文献   
67.
部分蝶形花科植物染色体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蝶形花科(Papiliponaceae)的16个属的20个种为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计数,其中14个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8.
黄姜种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因其含有较高的薯蓣皂甙元,而成为我国生产薯蓣皂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开始人工栽培。以前对黄姜的研究,侧重于工业利用、组织培养和人  相似文献   
69.
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及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后期Ⅱ和末期Ⅱ有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高达31.5%,二倍体则只有10.2%的细胞表现异常,说明同源四倍体遗传稳定性比二倍体差,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70.
芝麻同源四倍体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芝麻同源四倍体特征特性观察结果表明 ,同源四倍体较相应的二倍体植株增高 ,花器变大 ,千粒重提高 ( 4 .0 6g) ,结实率下降。同源四倍体的生长速度现蕾前较慢 ,以后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