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7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比较研究了在福建养殖的太平洋特蛎二倍体和三倍休的生长,结果表明,经17个月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重量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4.41%、7.66%、35.27%和73.25%。在太平洋特蛎繁殖季节5 ̄8月,三倍体体重和软体部重量生长明显超过二倍体.还就温带及亚热带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2.
白菜不同倍性材料间光合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喜林  徐明宇  张蜀宁 《园艺学报》2006,33(6):1338-1340
 以白菜‘短白梗’的二、四倍体为材料, 研究它们的光合特性发现, 秋季晴天的Pn日变化四倍体与二倍体类似, 都呈单峰型曲线。短白梗四倍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略高于二倍体, 但差异不显著, 叶绿素a /b比值在二、四倍体间差异也不显著。四倍体的叶绿体的长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二倍体, 基粒片层加厚, 结构致密有序。  相似文献   
153.
野生桑二倍体、六倍体的杂交结实性及种子成苗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生桑 12份、栽培桑品种 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 32个 ,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野生桑二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六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54.
本文调查了白菜花药和小孢子培养以及卷心菜花药培养所获得的再分化植物的多倍性。比较了白菜品种W1116和信玄花药培养及小孢子培养衍生的再分化植物中的二倍体出现频率,结果发现小孢子培养衍生的再分化植物的二倍体频率达60%,而花药培养衍生的再分化植物的二倍体频率仅为20-30%;并且在12个不同白菜品种和品系的小孢子培养所衍生的再分化植物中,二倍体的发生频率在38-85%范围。  相似文献   
155.
根据大孢子母细胞的发育特性,将被子植物的二倍体孢子生殖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胚胎学机制各不相同,从固定生物杂种优势的角度来看,只有薄公英型、苦荚菜型、委陵苹型和蝶须型这4种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能保持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稳定性,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比较二倍体与四倍体刺槐组培苗不同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分别测定二倍体刺槐组培苗和人工诱导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形态及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的长势、抗逆性优于二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刺槐不同无性系以及不同形态、生理指标之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四倍体刺槐的变异更为丰富;各测定指标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在选择育种时,需综合考虑。根据试验结果,结合育种目标,可选育出优良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丰富刺槐种质资源,增加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刺槐倍性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7.
A total of five pairs of diploid-triploid twin-seedlings (a diploid seedling and a triploid seedling emerged from a grain) were selected out from 4500 pairs of seedlings from SARII-628, a twin-seedling rice line. SS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ploid seedling and corresponding triploid seedling in a twin-seedling was found at the 310 loci,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DNA primary structure. A modified AFLP technique ‘MSAP (methylation-sensitive AFLP)’ was used to analyze methylation mutation. Although no methylation mutation was noted among the five diploids, 29 methylation mutation loci were foun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triploids. This suggested that methylation mutation happened rapidly on M0 generation after natural homologous triploidization. The muta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10 types, including 3 increased types, 3 decreased types and 4 undecided types of methylation-degrees. The bands of 22 loci were sequenced and then those sequences were searched through websi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ethylation mutation involved into the whole rice genome and the 12 pairs of chromosomes. The mutation trend was site-related and there were different mutation loci for different triploids, which foretold that SARII-628 would have different evolution fates after natural homologous triploidization.  相似文献   
158.
从4500对SARⅡ 628的双胚苗中筛选出5对二倍体 三倍体双胚苗。SSR分析显示它们在所检测的310个位点上没有差异。以AFLP为基础的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FLP)研究显示,5个二倍体在493个位点上甲基化状态没有差异。与二倍体比较,相应的三倍体虽然在甲基化总体水平上变化不大,但共有29个位点甲基化类型在不同单株上发生了变异,表明SARⅡ 628自然同源三倍化后甲基化变异在M0代就迅速发生。变异共有10种类型,包括甲基化程度上升、下降各3种类型以及不定类型4种。对其中22个位点测序检索显示:这些甲基化变异涉及整个水稻基因组的12对染色体且具有位点特异性,不同单株的变异位点各不相同,预示着SARⅡ 628不同单株在自然同源三倍化后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9.
二倍体马铃薯栽培种S.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杂种BD10-7基因型为试验材料进行花药培养,探讨培养基中添加乙烯拮抗剂AgNO3和硫代硫酸银(STS)对褐化和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乙烯拮抗剂对降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褐化率和促进愈伤诱导率效应显著。AgNO3和STS对降低褐化率差异不显著,但STS对二倍体花药培养的愈伤诱导率显著高于AgNO3。  相似文献   
160.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