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15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des)池塘育苗过程中育苗水体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育苗池塘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9.5~34.7℃,盐度变化范围在28~32,溶解氧变化范围在4.32~11.56 mg/L,pH的变化范围在7.93~8.78,氨氮的变化范围在0.04~0.38 mg/L,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00 mg/L,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001~0.003 mg/L,总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50 mg/L,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范围在0.03~0.11mg/L,总磷的变化范围在0.12~0.52 mg/L,COD变化范围在2.1~3.8 mg/L。试验表明,在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周期内保持育苗水体水质指标稳定对提高育苗成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点带石斑鱼不同养殖方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  相似文献   
53.
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石斑鱼(E p i n e p h e l u scoioides)(图见彩中插2),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适应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应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2005年  相似文献   
54.
科技前沿     
《农家致富》2006,(18):17-17
水芹“旱种”难题被攻克;高产型抗虫杂交棉育成;水稻新品种种植成功;龙胆石斑鱼育苗成功;福建培育出光身杂交稻;水果玉米新品种问世;“远杂9102”成长江流域主选品种;文昌鱼苗培育成功;我国创造世界水稻亩产新记录;山东培育成功大黄鱼鱼苗;台湾“翠秀”苦瓜引种成功;农业部推荐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5.
侯和菊 《农家科技》2006,(10):25-25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1.生物学特性。①形态特征。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体形同鳜鱼相  相似文献   
56.
近十几年来 ,石斑鱼的网箱和池塘养殖蓬勃发展 ,但由于管理不善 ,养殖密度高 ,水质恶化等因素 ,致使病害不断发生 ,养殖石斑鱼常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侵袭而大批死亡。病害的发生必然使用药物 ,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方法是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浸泡或全池泼洒 ,但在用药过程中因对药物的毒性不明、浓度使用不当而造成鱼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有必要确定常用药物对石斑鱼的安全浓度范围。本试验得出的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网纹石斑鱼 (Epinepheluschlorostigma)的安全浓度 ,可供养殖者使用药物时参考。1 材料与方法供…  相似文献   
57.
《福建农业科技》2006,(3):51-51
从福建省农业厅获悉,近日,又有台湾芦笋、春蕾菜、小圣女香茄、红石斑鱼、九孔鲍等7个台湾农渔业良种落户东山岛台湾农业良种引进试验区。据统计,自1991年创建以来,该试验区先后有芦笋、青苹枣、珍珠芭乐、草虾、九孔鲍鱼、牡蛎等32个品种在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山西、浙江等省市推广,种植、养殖总面积达1.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58.
1998年5月至7月间,在中国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肿胀病",引起石斑鱼大量发病、死亡.从体表和鳍条的溃疡病灶处分离出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均为鳗弧菌.将肝、脾、心和肾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AB、CK、PG和PC细胞上,没有观察到细胞病变.患病鱼的腹腔中有大量黑色的球状物和腹水,使患病鱼呈现明显的腹部肿胀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这些黑色的球状物由多核细胞组成的增生性组织.  相似文献   
59.
60.
七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两部分组成,没有明显的中片,头部前段无顶体,主要有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细胞核,核中主要是致密的染色质,还分布有一些核泡,核外由核膜包围,将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核膜最前端紧贴质膜,核后端有植入窝,近端中心粒和中心粒间体位于其中。头部后端为袖套结构,由质膜包围的袖套结构延伸到后部,使整个头部呈椭球形,质膜后端沿鞭毛形成一个袖套腔,袖套结构中分布有中心粒复合体、线粒体以及囊泡等。精子细胞的细胞膜不光滑,呈现小的皱折。七带石斑鱼精子的尾部细长,紧接于头部细胞核,穿过袖套腔,通过基体与核紧密结合,中心粒复合体也位于此,且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呈钝角,鞭毛的轴丝由此形成,基体与鞭毛间的过渡区轴丝无中央微管,呈“9+0”型。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其起始端开始于前端基体,轴丝外仅有少许细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