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2篇
  44篇
综合类   36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86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海带粉饲料为对照(D1),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等梯度添加3% (D2)、6% (D3)、9% (D4)、12% (D5)和15% (D6)的酶解海带粉(EKP),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实验幼参初重为(11.40±0.04) 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幼参,每天投喂1次,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随着EKP添加量从0上升到15%,幼参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略有降低,添加6%以上EKP显著提高幼参WGR和SGR;添加12%和15% EKP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添加6%~9% EKP显著提高了总磷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添加3%~9% 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不受影响;随EKP添加水平的升高,肠道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K和PK的活性在9%添加水平达到最大;PEPCK、ALT和AST的活性在12%添加水平达到最大。添加15% 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Na+-K+-ATPase活性,而添加6%~15% 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Ca2+-Mg2+-ATPase活性;添加6%~15% EKP增强了幼参肠道总抗氧化能力,SOD活性在9%~12%的添加水平下显著提高,但在15%水平下显著降低。12%~15%添加水平显著升高了丙二醛含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EKP可提高刺参幼参的生长性能、消化和代谢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EKP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10.36%。  相似文献   
992.
周玮  王树海 《水产科学》1999,18(6):17-19
通过室内和海上实验,分别对体长1cm、3cm、5cm三种规格随着刺参苗的摄食、栖息和运动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随着参苗有明显的昼伏夜出习性。白天刺参苗躲藏于随着基的背光处,日落后2h左右参苗开始在附着基上爬行、摄食,可持续4~5h,随着参苗继续躲藏于背光处。参苗夜间的摄食、运动导致了参苗从随着基上脱落,个体越大,运动能力越强,脱落比例越大。此外,自然海区的风浪作用也对参苗脱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总结了中国北方地区刺参增养殖发展现状及主要增养殖方法并根据本地区养殖实践经验,提出了影响刺参生长、成活的基本因素,并就潮间带建池养参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考察了不同种类天然有机物氯化消毒时生成消毒副产物情况。利用一系列的树脂,将地表水中的腐殖质进行富集和分类,得到天然水体中的富里酸和胡敏酸,富集结果发现在地表水的腐殖质中以富里酸为主,含量为83%。将富集到的富里酸和胡敏酸分别进行氯化处理,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仪测定消毒副产物。结果发现,相同底物浓度,相同消毒剂投量,富里酸氯化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要高于胡敏酸的,表明地表水体中富里酸是主要的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  相似文献   
995.
重金属铅在刺参组织的蓄积、分配、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铅在刺参内脏、纵肌、体壁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5 mg·L-1时,在不投喂的情况下,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2 d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1干重)为内脏(162.76)>纵肌(138.61)>体壁(71.14).蓄积速率为内脏团>纵肌>体壁,这表明内脏是铅蓄积的主要部位.染毒18d后将刺参分为两组均移入清洁海水中,分别在投喂普通饵料和投喂添加海藻多糖的普通饵料的条件下,进行排放实验,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24 d时各组织中铅大部分排出.未添加多糖一组排放率为纵肌(59.12%)>内脏团(52.02%)>体壁(47.86%),添加多糖组各组织铅排放率要高于未添加多糖组,为内脏团(80.29%)>纵肌(67.85%)>体壁(51.41%).表明,受铅污染的刺参在清洁海水暂养一段时间后,各组织器官均能排放出一部分重金属,其中可食用部分体壁可排出大约50%,饵料中添加海藻多糖对重金属铅的排放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甜菜切顶装置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甜菜收获切顶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部件和结构特点,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改变固定时间、孵育时间、染色时间及温度、分色方式等染色条件,研究不同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并以观察体腔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细胞质和伪足的着色情况和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为标准,筛选了适用于仿刺参体腔细胞的理想染色方法.结果表明:25℃室温下,采用滴片制片法,用湿盒孵育15~30 min,用甲醇固定1~2 min,用(φ)(Wright's):(φ)(Giemsa)=1:1的混合液染色1~2 min,水洗,用中性树胶封片,在此条件下对仿刺参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果树仿形喷雾作业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DSP的果树形态结构参数检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果树视频图像,并进行快速图像处理和果树部分形态结构参数的计算. 文章主要介绍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各部分功能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图像处理算例. 最终的试验与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果树最大冠幅和树高的检测相对误差分别在-2.51%~0和-3.0%~1.7%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9.
主要获得了如下结果:设X是逆系统{Xα,παβ,∧}的逆极限,X是|∧|-仿紧的,如果对于每个Xα的任意开覆盖都有一个σ-相对局部有限相对闭加细,并且每个投射πα:X→Xα都是开满映射,则X的任意开覆盖都有一个σ-相对局部有限相对闭加细.并证明了其遗传性质也具有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刺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rticus Liao)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遁手目,刺参科。在中国大连、北戴河、山东半岛、江苏连云港及平山岛等沿岸均有分布。是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随着人们对刺参需求量的增加,刺参养殖尤其是池塘养殖面积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