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7篇
  20篇
综合类   64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06篇
畜牧兽医   32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近几年,变异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初生乳猪腹泻,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使全球的养猪业产生很大的损失。全球学者都在研究本病毒的特性,对于本病的防控措施也有很多,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封群并结合其它措施防控本病效果好,最快能于封群后3~4周得到控制。一、本病流行及传播的关键点要想控制初生乳猪变异流行性腹泻,先需了解变异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  相似文献   
72.
73.
王亚南  扬元 《畜禽业》2011,(5):10-12
<正>近几年来,生猪养殖发展很快,农户热情高,但由于科学养猪水平还比较低,相当部分养猪大户对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加上猪本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猪传染性腹泻发病率高,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4.
《畜禽业》2016,(10)
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引起生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综述该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75.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本文重点通过研究一例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初步判断猪伪狂犬病,并通过细菌检查、血清学检测、PCR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6.
猪伪狂犬病长期以来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由于该病可在猪群内长期带毒,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从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清除净化等方面对防治该病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7.
云南省芒市属亚热带地区,各种动物疫病繁多。据1988~1989年的开展疫病调查的资料表明,芒市是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老疫区,虽然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这两种病防疫,可这两种病在本市仍呈地方散发,特别是一些母猪养殖场常有这两种病发生的情况报告,但多为单独发生的病例。  相似文献   
78.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规模猪场不同猪群的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及场区病毒载量分布特点,在山东省菏泽市某规模猪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猪场不同孕龄母猪、不同阶段生长猪群,以及各生产阶段场区环境,采集猪鼻拭子和场区环境拭子进行PRV-gE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294份猪鼻拭子中,检出42份PRV-gE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14.28%;母猪群PRV-gE阳性率为17.83%(23/129),且妊娠前后各阶段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期较高(24.00%),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阶段生长猪群的平均PRV-gE阳性率为11.52%(19/165),随日龄增加,阳性率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80~90日龄育肥猪最高(28.13%),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差异明显(P<0.05);除饲料、水源、上猪台和出猪台外,其他大部分场区环境均检测到PRV-gE核酸阳性;育肥猪群病毒载量最高,为3.6×105拷贝数/mL,其猪舍环境的病毒载量也较高,与其他环境及生长阶段猪群差异均明显(P<0.05)。结果表明,不同猪群包括免疫猪群均可遭受PRV野毒感染,尤其是母猪妊娠中期和猪育肥阶段早期,且大部分场区环境均可被污染。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加强各种猪群尤其是育肥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通过监测来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伪狂犬病(PR)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水平、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PR这一方法开展应用分析。首先对采样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试验测定棉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释放能力,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病毒感染后检出时间,最后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直径为1.0 cm的棉绳,在早上喂料前采集口腔液样品,采样时间为20~30 min,可采集到更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口腔液。病毒释放能力测定显示,棉绳对PRV的释放能力为50%左右,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可检测到1个TCID50/0.1 mL的病毒含量。动物试验检测发现,猪群在感染后28 d中除第5天外,口腔液中病原含量均高于鼻拭子中病原含量,口腔液检测效果优于鼻拭子,且口腔液中病毒的检出时间(感染后第1天)早于血液中抗体转阳时间(感染后第7天)。临床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RV疫苗免疫后也可通过口腔液检测到疫苗毒,并且存在无法通过口腔液检测感染PRV野毒后稳定猪中带毒的情况,因此口腔液检测方法应结合gE抗体检测,才可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综上,本研究优化了口腔液采集方法,并测定了棉绳对口腔液的释放能力和感染后检出时间,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较好的监测猪群PR的手段;口腔液监测方法需结合gE抗体检测来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