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8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林业   996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234篇
  317篇
综合类   3009篇
农作物   552篇
水产渔业   499篇
畜牧兽医   527篇
园艺   547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确立红树莓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和光强,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质处理中,除R/B(红光∶蓝光=1∶1)处理外,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和Ct(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R/B比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l a和Ct均在2R/B(红光∶蓝光=2∶1)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344、1.716mg·g~(-1),Chl b则在R/2B(红光∶蓝光=1∶2)处理最高,为0.423mg·g~(-1),Chl a、Chl b和Ct均以10R/B(红光∶蓝光=10∶1)处理最低,分别为0.130、0.033、0.163mg·g~(-1),均显著低于其它光质;Chl a/b(叶绿素a/b)在10R/B、2R/B和R/B处理下较高,分别为3.942、3.709、3.653,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而在6R/B(红光∶蓝光=6∶1)、W(白光)、4R/B(红光∶蓝光=4∶1)等处理下较低,分别为2.729、2.730、2.747,呈现阴生植物的特性;在R/2B处理下,红树莓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表现极优,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达到0.881,而10R/B处理下,Fv/Fm值降低到0.355,且显著低于其它光质处理;光强处理中,随着光强的增加,Chl a、Chl b和Ct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值由1.218、0.503、1.720mg·g~(-1)分别降低到0.907、0.302、1.209mg·g~(-1),均形成显著差异,Chl a/b则表现为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达到最大值,为3.042,且3种光强处理差异显著;叶片的Fo(初始荧光)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180.000,Fm(最大荧光值)则在1 5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907.000,而叶片的Fv/Fm、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Rfd(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则均随着光强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在1 000lx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0.847、5.573、0.815、4.200。  相似文献   
122.
以"新郁"葡萄组培苗为试材,采用离体再生方法,探究了IBA+6-BA及IBA+TDZ2种激素组合的8个浓度配比对"新郁"葡萄离体叶片、叶柄和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此外,通过比较红光、白光、蓝光、暗培养转红光、暗培养转白光、暗培养转蓝光6种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及分化潜力,确定了最适宜"新郁"葡萄离体组织培养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新郁"葡萄离体再生体系在以叶片为外植体时不定芽再生效率最高;在最适宜的外源激素组合IBA 0.2mg/mL+6-BA 2.0mg/mL诱导下,不定芽再生率可达34.9%。6种光照条件中,以暗培养3周后转红光培养不定芽再生效果最佳,再生率、平均再生芽数、愈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光质。  相似文献   
123.
以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匍枝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歪头菜(Vicia unijuga)、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等10种野生地被植物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对光合有效辐射和二氧化碳的响应。结果表明:东方草莓及秃疮花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野罂粟、斑叶堇菜、东方草莓、匍枝委陵菜、鹅绒委陵菜、蓝花棘豆、求米草、大叶铁线莲等8种植物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求米草的光补偿点(LCP)和二氧化碳补偿点(CCP)最低,分别为(9.64±0.525)μmol·m~(-2)·s~(-1)和(67.72±4.567)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蓝花棘豆的LCP最高,为(74.21±1.065)μmol·m~(-2)·s~(-1),秃疮花的CCP最高,为(107.94±9.345)μmol·m~(-2)·s~(-1),2种植物表现出较强的喜阳性。  相似文献   
124.
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LED光源不同发光频率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频率和占空比组合,实现节约能源和优质高产的目标。试验设置连续光(CK)和发光频率分别是0.1 Hz(T1)、100Hz(T2)、100 000Hz(T3)的间歇光共4个处理作为黄瓜生长光源,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频率越低,黄瓜幼苗的株高和茎叶鲜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频率越高,黄瓜幼苗的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暗适应下PSII的最大量子产量均显著大于对照。不同频率的间歇光在一定程度上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起促进作用。较低频率的间歇光可能有助于增加黄瓜幼苗干物质的积累量、植株生长率和增强植株的健壮程度;较高频率的间歇光可能有助于黄瓜幼苗的植株形态向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5.
为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防控设备,利用八臂行为选择装置系统测定不同光源、性别和光处理时间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在紫外光(波长365 nm)、紫光(波长420~430 nm)、蓝光(波长465~475 nm)、绿光(波长525~535 nm)、黄光(波长585~595 nm)和红光(波长655~665 nm)6种波长光源下,草地贪夜蛾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对紫外光光源的趋光选择率最高,为25.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光源,趋光选择率分别为16.30%和8.82%,对红光的趋光选择率最低,为4.76%。在紫外光刺激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在红光刺激下,雄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另外,在紫外光刺激下,光处理时间60 min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光源与性别因素均影响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光处理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影响较小,且与光源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6.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0:0 kg·hm-2 P2O5,P1:67.5 kg·hm-2 P2O5,P2:135 kg·hm-2 P2O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3)喷施浓度(G0:0 mg L-1,G1:15 mg·L-1,G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  相似文献   
127.
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光效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玉米大豆不同间作种植方式的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形成的镶嵌结构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分布与利用。间作作物间既存在光互补又有光竞争。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缓解光竞争矛盾,充分发挥互补效应。此外,还对生产中玉米大豆间作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8.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育的广亲和强恢复系D208与光温敏不育系03S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4-2006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品种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9.
光皮桦超干种子回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莹  周坚 《种子》2007,26(2):36-38
超干处理的光皮桦种子直接吸胀会引起种子活力下降,回湿处理可以减轻吸胀过程所造成的损伤.本试验以超干储藏1年的光皮桦种子,分别经回湿处理中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组合的30种预先回湿处理.结果表明: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是回湿处理的主要因素;30种处理中有6种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高于对照,以30℃60%RH回湿4 d显著高于对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0.
向关伦  韦静仁  廖昌礼 《种子》2007,26(8):90-92
茂康S 10是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360 S为母本,优质中籼稻金麻粘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叶型好,不育起点温度23.5℃,不育期长,可繁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配合力强,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审定。配组的两系杂交稻茂优201于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