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61.
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二化螟幼虫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 (Matsumura)寄生对寄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观察并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引起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数量、延展、存活、吞噬和包囊作用以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总数在寄生后1天即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颗粒血细胞和浆血细胞在寄生后的数量变化均与血细胞总数变化相似,颗粒血细胞在寄生后3天、浆血细胞在寄生后0.5天起即分别与其对照差异显著,但两种血细胞在血细胞总数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与对照多无显著差异。二化螟幼虫血细胞延展能力在寄生后0.5天受到显著抑制,此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同时寄生可增加寄主血细胞的死亡率。寄主幼虫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寄生后2天起显著降低;包囊作用则在寄生后1天起显著降低。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但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使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免疫反应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62.
猪瘟病毒免疫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3.
作者讨论了营养与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及改善日粮以降低疾病所致的不良影响。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良好饲养条件下的动物,其免疫力要比饲养条件差的动物强。早在1925年前,就有人认为饥饿是导致淋巴髓样综合症的原因,也许是缺乏维生素B。从那时起研究已证实,不仅维生素而且许多营养素,对禽类的免疫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如  相似文献   
64.
应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进行消化道粘膜免疫,或在肌肉注射生长抑素(SS)亚单位疫苗的基础上应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进行消化道粘膜免疫,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免疫鸡十二指肠中S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首免后第3周,新城疫免疫组的SSmRNA表达高于SS亚单位苗组,但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首免后第4周,新城疫免疫组SS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SS亚单位苗组(P<0.05)并高于对照组。提示粘膜免疫可促进小肠粘膜SSmRNA的表达,SS亚单位苗可在基因水平上降低SS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新发现的几种禽细胞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几乎机体所有的免疫反应都有细胞因子直接的参与,因此细胞因子一直的免疫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禽类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许多对应于哺乳动物的禽细胞因子被发现。本文从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特点、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等分子水平上综述了近3年来新发现的鸡白细胞介素-15、-18、火鸡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及鸭γ-干扰素等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具有疫苗增强剂潜在应用价值的禽类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同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急性感染肝片吸虫水牛的某些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选用12头体重为300-500kg,年龄2-3岁的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吸虫感染后,随机分为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1次性经口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实验期间由专人饲养,自由采食青干草和饮水。每周定时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T和B淋巴细胞比例、IgG水平以及血清蛋白总量和比例。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感染后2-8周高于对照组,但刺激指数和IL-2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水牛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从感染后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一直在低于对照组水平波动,而淋巴细胞从感染后第1周开始显著升高,且一直在高于对照组范围内波动。感染组水牛的α-球蛋白、β-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白蛋白从第5周开始显著下降,以后维持在低于对照组的水平范围波动;γ-球蛋白从第5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于对照组范围波动。感染组水牛的抗ES抗原(分泌-排泄抗原)的IgG抗体水平从第2周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结果提示: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是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7.
一、流行特点1.发病早3~5日龄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轻微甩鼻、咳嗽;尤其在新城疫首免后8~10日龄,就会出现一定的呼吸道症状。免疫反应和疫苗对呼吸道的刺激,引起体内支原体或衣原体大量繁殖,呼吸道症状加重,但死亡率不高。推荐"活力元"(图1)+"泰乐嘉"饮水(图2)。  相似文献   
6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之一,猪和野猪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野猪可呈隐性携带传播病毒,在该病流行中的作用需要给予重视。近20 a来,有关免疫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尽管疫苗已经应用很多年,但是它却不能提供全面的保护作用。本文着重从病毒受体、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应、病毒的免疫调节以及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特征与作用等病毒的免疫生物学方面展开讨论,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推动野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9.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部分基层防疫员经常反映有的动物免疫后应激反应严重,或免疫抗体监测低下,或不产生免疫抗体等。引起动物免疫反应和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任何免疫反应和免疫失败都受生物制品的特性、质量、使用和免疫接种个体因素的影响。应用疫苗免疫预防传染病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的主要手段。合理地免疫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人  相似文献   
70.
正春季气温回升,天干风大,易于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是奶牛口蹄疫防控关键时期。口蹄疫疫苗的免疫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选择和使用1.1疫苗选择O型、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均需强制免疫。常用疫苗有: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苗、口蹄疫O型-A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