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28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7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烧结法标志中国对虾,在靖海湾和五垒岛湾进行增殖放流,研究其回游与分布规律。重捕资料表明,6月中旬幼对虾对湾内河口浅水区生活随体长增长,逐步向深水扩散;8月上,中旬主群陆续游向湾外,按地形走向向西南回游,部分向东或东南;10月份回游对湾外水域的对虾有向东,东北或东南回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2.
2004年6、8和10月分别对乳山湾东流区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属于弱还原环境,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基本呈北侧高、南侧低的趋势,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北侧低、南侧高变化趋势。硫化物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由于受到贝类养殖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例外情况。硫化物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随季节的变动较明显,硫化物含量8月最高,6月次之,10月最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则10月最高,6月次之,8月最低。贝类养殖对沉积环境中硫化物与氧化-还原电位有明显影响,养殖区硫化物的含量高于非养殖区,而氧化-还原电位则低于非养殖区。  相似文献   
23.
李凡  丛旭日  张孝民 《水产学报》2021,45(8):1384-1394
根据2010—2019年夏季莱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4种大型甲壳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口虾蛄)的优势度、种间联结、空间生态位特征,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4种大型甲壳类的营养级、营养生态位与摄食来源。结果显示,口虾蛄、日本蟳是目前莱州湾夏季甲壳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为群落的重要种;4种大型甲壳类的种间联结性不强,显著正联结主要出现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之间;日本蟳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45),口虾蛄(2.13)次之,中国明对虾(1.92)和三疣梭子蟹(1.93)较低;生态位重叠较高主要发生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3种之间;4种大型甲壳类营养级相近(3.02~3.28),中国明对虾生态位总面积最大,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的生态位总面积相近,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营养生态位重叠较高;摄食来源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摄食双壳类比例更高,其他3种摄食来源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莱州湾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优势度低于口虾蛄和日本蟳,表明增殖放流虽然扩大了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种群规模,但尚未较大程度改变甲壳类群落结构。综合4种甲壳类的群落地位、种间联结性、空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营养级与营养生态位以及摄食来源的研究结果,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竞争相对较小,而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竞争较大。为最大程度发挥增殖效益,建议在确定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时,应着重考虑相近生态位物种对放流物种的竞争和限制。  相似文献   
24.
王万东 《渔业现代化》2007,34(4):33-34,37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Born)]是海产经济贝类,俗称“花蛤”、“油蛤”,贝壳较薄,呈长椭圆形,壳表面有美丽的棕褐色花纹和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生长线。壳缘光滑,贝壳内面中央呈紫红色,小月面细长,披针状。韧带长梭形稍突出,铰合齿三个,进出水管分开,斧足黄色、发达,前端稍尖。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了供食用外,还可加工成干品、罐头、蛤油等。1材料与方法巴非蛤采自东山湾云霄海区,采用蛤耙,后套网袋,由机帆船拖捕。试验方法采用海区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潮区及底质的观测,按经纬度定点取样分析;对海水密度适应性观测,…  相似文献   
25.
为考察扇贝新品系"紫海墨"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选育效果提供依据,在同一海域养殖、相同管理模式和相同养殖周期下,对新品系"紫海墨"F4与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养殖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闭壳肌质量和壳质量等7个性状及各阶段成活率进行生长特征和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紫海墨"F4从10月13日养殖至翌年4月28日,壳长从1~1.5 mm长至50~60 mm的成品时,累积成活率为51.32%,显著大于墨西哥湾扇贝的29.18%(P<0.01);养殖周期内,两个养殖群体同一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品系"紫海墨"F4的生长速度高于墨西哥湾扇贝;经过6.5个月的养殖,新品系"紫海墨"F4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比墨西哥湾扇贝提高了19.50%、19.84%、16.23%、56.30%和20.20%。  相似文献   
26.
柘林湾网箱养殖海域溶解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8年7月在南海东北部柘林湾的调查数据,探讨网箱养殖海域溶解氧的分布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夏季海水溶解氧浓度为3.03-7.86mg/L( 平均5.30),退潮时(平均5.71)高于涨潮时(平均4.65)涨潮时网箱区内贫氧( <0.m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溶解氧浓度有重要影响的水质因子为pH和水温,其次为盐度,COD和营养盐,它们的变化与DO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区域比较表明,海水溶解氧浓度与观测僧置到网箱区的距离呈正相关(P<0.02),与底质硫物,PO4-P含量呈负相关(P<0.05),溶解氧浓度偏低与养殖环境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7.
乐清湾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1年5月和9月对温州乐清湾湾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月份和9月份分别采获大型浮游动物13大类47种和16大类70种,调查海域附近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半咸水河口类群。5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球形侧腕水母、百陶箭虫等。9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拿卡箭虫、汤氏长足水蚤、磷虾幼体等。5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91个/m3,9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115个/m3。5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09 g/m3,9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22 g/m3。9月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5月份的各项群落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28.
于2015年春季、夏季及秋季3个航次对威海南部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进行表层海水水质调查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受磷限制影响;叶绿素-a春季航次(0.660μg/L)含量偏低,夏季航次(0.808mg/L)达到最高值;溶解氧春季航次(10.711mg/L)高于夏季航次(8.940mg/L)及秋季航次(8.678mg/L),近岸区域出现低值区;无机氮秋季航次(0.146mg/L)最高,活性磷酸盐(0.013mg/L)及化学需氧量(1.316mg/L)夏季航次最高,三者受外源河流输入的影响呈现从近岸区域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硅酸盐主要受海洋本底的影响;夏秋航次在靖海湾河流入海口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9.
桑沟湾海水中浮颗粒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调查分析结合自动监测法对桑沟湾海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季节性变化、水平与垂直分布作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湾总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悬浮颗粒物的月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62 ̄40.06和1.90 ̄6.14mg/L;叶绿素a和悬浮颗粒物的质量变动范围分别为0.95 ̄9.68μg/L和0.07 ̄0.80μg/mg。悬浮颗粒物质量的周日变化与潮流运动有关;而其数量无明显的周日变化。悬浮颗粒物质量的水平分  相似文献   
30.
在2013年1—1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流沙湾海域勒氏枝鳔石首鱼的体长分布、体长-体质量的关系、肥满度月变化、饵料组成、摄食强度和营养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枝鳔石首鱼体长82~145 mm,优势体长组为116~125 mm和106~115 mm;体长(L)-体质量(W)关系方程为:W=0.0242L~(2.9564)(R~2=0.9471);肥满度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7月;枝鳔石首鱼的饵料组成以甲壳类为主要类群。枝鳔石首鱼的空胃率随季节变化显著(P0.05),在冬季最大,春季达到最小,饱满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营养级变化范围在2.69~3.11,平均营养级为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