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畜牧与兽医》2017,(7):50-55
探索了免疫应激对新西兰幼兔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方面的影响以及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L-Arg)对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选择35日龄、体重(527.6±0.63)g肉兔1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5只,试验采用双因子设计,A组:基础日粮+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基础日粮+脂多糖(LPS)(应激对照组);C组:基础日粮+LPS+0.3%Arg;D组:基础日粮+LPS+0.6%Arg,研究L-精氨酸对脂多糖刺激幼兔对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PS刺激造成了幼兔生长速度的减缓、内脏器官受损以及免疫功能的下降;饲料中添加0.3%或0.6%精氨酸可以缓解免疫应激对幼兔生长和内脏器官发育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2.
作为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急性疾病症状,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高烧、内脏器官出血、淋巴结出血等症状,非洲猪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的症状与猪瘟较为相似,然而两种病症的病原存在差异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在肯尼亚第一次发现非洲猪瘟以后,之后相继在诸多国家发现非洲猪瘟,表现为流行发生的趋势.我国作...  相似文献   
423.
以AA商品代肉鸡为试验材料,公母各100只,在1、7、14、21、28、35、42日龄随机抽取公、母各8只,分别称量活重及心脏、肝脏、肺脏、气管、肾脏、胰脏、腺胃、肌胃的重量,建立各内脏器官(y)与活重(x)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AA肉鸡公、母鸡间心脏、气管重量差异较大;而35日龄和7日龄是生长期公、母鸡内脏器官重差异较大的两个日龄。建立内脏器官重(y)与活重(x)的直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都在0.90以上,其中大部分都在0.95以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24.
锦鲤系鲤鱼突变种,其生物学特性与鲤鱼的区别主要在于体表的斑纹,其次在于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比食用鲤差些,其他如骨骼、内脏器官及其结构、食性、生活习性等等基本一样.之所以在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方面会比食用鲤差,不仅因为锦鲤是鲤鱼的突变种,还因为锦鲤是长期近亲选育而产生并逐步略为定型的,而且在长期的养殖与赏玩过程中,锦鲤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当中,所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其养殖难度比食用鲤大.  相似文献   
42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测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28日龄断奶仔猪的肠道酶活、内脏相对重量、血常规的影响,观察GSP是否可以有效的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酶活和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数。(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仔猪96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成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40mg/kg GSP,C组饲喂基础日粮+70mg/kg GSP,D组饲喂基础日粮100mg/kg GSP。(结果)检测仔猪空肠的酶活,发现GSP组都不同程度提高了肠道胰蛋白酶(Trypsin)、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其中C、D组的AM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B组的L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在对内脏器官相对重量的检测中,三个GS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SP对仔猪白细胞及其参数在试验第1周并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后3周,C组与其余三组相比白细胞计数(WBC)有显著提高(P<0.05)。C组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与A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试验结果显示(70mg/kg)浓度的GSP提高了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同时70mg/kg GSP可以提高血液中WBC、RBC、HGR的含量,有助于机体抵抗断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26.
为探究蝌蚪变态前后形态表型、内脏器官大小和免疫功能与特定生活史阶段的关系,测定了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从37期蝌蚪发育至46期幼蛙,多个关键生活史阶段身体大小、内脏器官系数及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P)的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泽陆蛙的体重、体宽、尾长和体全长都从37期至40~41期升高,之后下降,至46期降至最低值(P < 0.05);体长42~43期最高,显著高于37期和46期(P < 0.05)。(2)肝、脂肪体和肾湿重系数都在44~45期最高,38~39期最低(P < 0.05),而鳃或肺湿重系数37期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 < 0.05),消化道长度系数37期、38~39期和40~41期都显著高于42~43期、44~45期和46期(P < 0.05),心和脾湿重系数均不随发育阶段而变化(P > 0.05)。(3)对PHA-P的反应的最大反应值37期蝌蚪出现于注射后2 h,38~39和42~43期见于3 h,其他发育阶段见于4 h,42~43期蝌蚪显著高于38~39期蝌蚪和46期幼蛙(P < 0.05)。从水生到陆生,泽陆蛙的形态表型变化先于内脏器官大小,以被延迟和下降的免疫功能为代价,影响其成功登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