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江上游紫色砂页岩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砂页岩沟状侵蚀区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措施主要采取等高定距植物坝,即利用上一年已筑好的等高风化石坝种上乔灌草植物,形成绿色等高植物带;其次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可将10°以下的山坡直接爆破成水平梯土,经过1~2次翻动加速风化后,第二年春种植黄烟。这些措施既达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推广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中国猪业》2007,(11):56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农业部积极开展全国兽药专项整治活动.在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举破获湖北江陵猪蓝耳病假疫苗案件。  相似文献   
33.
在广东乐昌龙山林场进行山乌桕等43个乡土阔叶树种山地造林对比试验,4年生结果显示,43个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北江流域山地造林成功的技术关键之一是树种选择.43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与胸径(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 1).根据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的综合表现,山乌桕、黎蒴、冬桃杜英、枫香、山杜英、拟赤杨、网脉山龙眼、石栎、荷木、杨梅、拐枣在北江流域山地造林表现较优,可作为当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34.
摘要:2014-2016年对珠江水系北江5个采样点进行逐月鱼类多样性调查,共采集鱼类86种,隶属于11目25科64属。其中鲤形目49种,鲈形目14种,鲇形目10种,鲱形目4种。其余脂鲤目、颌针鱼目、鳉形目、合鳃鱼目、鲑形目、鲻形目以及鳗鲡目种数均少于5种。北江鱼类群落以定居性、杂食性种类为主。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种类减少,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下降,定居性、杂食性鱼类所占百分比上升,鱼类群落组成偏向小型化、低龄化。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相同生境类型河段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上游鱼类多样性高于下游。河道水利、过度捕捞和生境退化是北江鱼类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北江干流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以北江干流河岸带竹林、桉树林、混交林和草地土壤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颗粒组成与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江干流河岸带土壤结构良好(D=2.79),质地均一,粒径分布均匀(粉粒、砂粒、黏粒百分比分别为40.66%,36.59%,22.75%),但随粒级增大,空间变异增强;D值与土壤颗粒组成显著相关,随黏粒和粉粒含量升高、砂粒含量降低,D值升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分形与颗粒组成差异明显,其中砂粒含量表现为竹林混交林草地桉树林,D值、粉粒和黏粒含量均表现为桉树林草地混交林竹林,竹林和桉树林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差异有显著(p0.05),其他植被类型影响差异不显著;D值、黏粒含量均与硝态氮(NO-3-N)和全磷(TP)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土壤砂粒含量与含水量(SM)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粉粒含量只与SM呈显著正相关,另外,D值、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河岸带土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与其他景观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6.
北江中上游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江中上游的乐昌林场生态公益林筛选的29种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米老排、木荷、山乌桕、毛桃木莲、喜树、陀螺果、山桐子、虎皮楠、樟树和火力楠适宜选作当地的生态公益林树种;竹柏、黄果厚壳桂、交让木、珊瑚树不宜选作当地的生态公益林树种;其他树种能否选作当地的生态公益林树种,有待后期观察.  相似文献   
37.
北江沉积物汞污染现状与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北江沉积物中汞污染现状、来源并评价其污染程度,在北江流域共采集19个沉积物样,用原子吸收法(AAS)和冷原子荧光法(CVAFS)分别测定了其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比较了甲基化率,并用污染指数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江沉积物THg含量为73.7~3517ng·g-(1干重),均值为607.6ng·g-1,MeHg含量为0.392~2.384ng·g-1,均值为1.302ng·g-1,韶关冶炼厂为重要污染点源。各采样点甲基化率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影响甲基化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沉积物中THg、MeHg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3.04、26.04,表明均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8.
河岸植被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阻控效果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河岸植被在流域水土保持与非点源污染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河岸植被阻控坡面径流侵蚀产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该文通过野外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定量分析了北江干流河岸植被阻控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的特征,探讨了河岸植被对径流与泥沙相互关系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阻控效果与坡度和放水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的存在延迟了坡面初始产流时间、降低了坡面径流系数、减弱了径流侵蚀力,放水强度和坡度越大,坡面产流时间越早、径流系数越大、植被对径流的拦截效果越低,其中,植被对不同坡度上径流系数的平均阻控效果分别为3.35%、3.36%、4.28%和3.17%,对不同放水强度下径流系数的平均阻控效果分别21.69%、17.40%和10.01%,对坡面径流侵蚀力的阻控效果分别为60.00%、32.23%、27.29%和22.76%;(2)植被坡对坡面累积泥沙量的阻控效果分别为60.14%、32.83%、24.19%和20.86%,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并减少侵蚀产沙量和降低侵蚀泥沙中值粒径,植被阻控泥沙的效果大于其阻控径流的效果;(3)相关性分析表明,产流时间与累积泥沙量、粒径均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退流时间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径流系数、径流侵蚀力与累积泥沙量、粒径均呈显著正相关;植被对累积泥沙量和径流侵蚀力的阻控效果与随坡度和放水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河岸植被对坡面径流和泥沙具有不同的阻控效果,且受坡度和放水强度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保持与河岸植被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9.
40.
河流三角洲低水位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控制,对河道的通航与取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低水位的演变趋势和各影响因素对其的作用,基于马口、三水站1972—2017年最低水位序列,结合两站河床地形、流域降水、径流和下边界海平面高度等资料,识别出年最低水位的演变趋势,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在其变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马口、三水站年最低水位演变过程可分为波动期(1972—1990年)、突变下降期(1991—2003年)和缓变回升期(2004—2017年)。1972—1990年最低水位受降水因素的控制在-0.11 m上下波动,而1991—2003年在河床地形剧烈下切的驱动下最低水位大幅下降至-0.50 m以下,进入2004—2017年最低水位在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库对枯季径流的调节作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又有所回升。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西北江三角洲低水位的影响已经逐步超过气候因素,成为低水位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