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5篇
  43篇
综合类   417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胚胎学方面研究了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K83(21)35A与保持系83(21)35B杂交的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特点,以及单倍体胚和孪生胚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与普通小麦自交相似。n型单倍体胚来自助细胞的孤雌生殖;n-n型双胚来自助细胞和卵细胞的孤雌生殖;2n-n型双胚中的单倍体胚来自助细胞,二倍体胚来自受精卵。适当延迟授粉,能提高单倍体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72.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13 1%~14 8%单倍体幼胚,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上进行胚抢救,单倍体幼胚成苗率达到96%以上。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73.
牛体外受精卵5~10细胞期单一卵裂球染色体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一卵裂球的染色体诊断牛体外受精5-~10-细胞期胚胎的正常性。牛体外受精后5-~10-细胞期的胚胎用0.5%链霉蛋白酶处理分离单一卵裂球,然后用100ng/ml长春花碱处理10h,制作染色体标本。检查33枚不同发育期胚胎及卵裂球185个,有43.8%的可进行染色体分析(81/185)。结果表明,正常2倍体的发生率为46.9%,染色体异常的卵裂球中,单倍体的发生率为50.6%,显著高于多倍体(2.5%)的发生率(P<0.001)。单倍体中含有X-性染色体和含有Y-性染色体的性比基本相同。引起单倍体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卵母细胞的孤雌发育或受精过程中精子穿入未成熟卵后由雄性原核产生。  相似文献   
74.
提高普通大麦离体单倍体胚出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2n=2x=14)×球茎大麦(H. bulbosum L.,2n=2x=14)产生的普通大麦单倍体胚为材料,研究了胚龄(胚大小)、基因型及B#-5培养基中加不同物质对其离体培养时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⒈每升培养基加5克活性碳可以提高出苗率,四个供试基因型的提高幅度为7.2%-24.3%;⒉最佳接种胚龄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3月底至5月初温室条件下的最佳胚龄为14天左右,大田为17-19天或更长;⒊培养基中加15-30mg/L多效唑(PP333)时,出苗率最高,但不同基因型有不同反应;⒋不同基因型单倍体胚的出苗率有明显差异;⒌培养基中加活性碳和PP333还可使苗生长健壮。因此,将适当胚龄的单倍体胚接种在B#-(5)+5g/L活性碳+15-30mg/L PP333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较高频率的单倍体苗。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3B(2个)、3D、4A、5B、6B、6D和7D上,对抽穗期的贡献率在3.97%~22.91%之间;有15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互作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0.77~2.16d,互作效应对性状的贡献率在4.35%~21.44%之间。【结论】抽穗期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抽穗期QTL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较多;不同染色体间则存在基因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76.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剥取胚龄为14 d、大小为0.4~1.0 mm的小麦杂种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24~25℃黑暗条件下2~3周,置于温度为(26±1)℃、光照为1800~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诱导六倍体普通小麦得胚率为5.4%,明显高于四倍体,玉米花粉诱导雄性不育系的得胚率为3.2%,高于常规材料。混合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4.6%,高于单一玉米花粉。采用未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选取14 d胚龄0.4~1.0 mm的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为81%,显著高于前人所采用的其它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77.
黄瓜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了黄瓜单(双单)倍体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表明,单倍体加倍频率较低,为4.1%,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双单倍体诱导纯合四倍体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加倍频率达16.9%。  相似文献   
78.
棉花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0.3%~0.5%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在遮荫保湿条件下,浸渍棉花单倍体侧芽24h,或将20μl处理液一次性注入侧芽基部,均能获得较好的加倍效果,但注射法比较经济、方便。上述两种方法的加倍成功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79.
研究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将2个小麦基因型与1个玉米基因型进行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后,在2,4-D首次处理的时期上采用了4种不同的处理。结果表明,T1处理(授粉后1 h首次进行2,4-D穗下节注射子房滴注)的诱导效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其单倍体植株获得率和获得效率分别为37.50%和3.33%。  相似文献   
80.
胚龄对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倍单倍体在1个世代就可以得到纯合的重组体,这对缩短作物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及遗传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玉米染色体选择性消失,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这与小麦单倍体育种常用的花药培养法和球茎大麦法相比,具有单倍体形成不受小麦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