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5篇
  43篇
综合类   417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九稻 2 6(九花 3号 )水稻新品种是吉林市农科院水稻所于 1989年通过有性杂交 ,经单倍体花药培养选育而成。该品种中抗叶瘟、中感穗瘟。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形、透明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达优质米一级标准 ;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2.
Laurie和Bennett(1986)用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并进行幼胚培养,获得了小麦单倍体植株。但要真正用于育种实践,必须首先获得较高并且相对稳定的得胚率。目前报道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差异较大,最高的已达48.6%,最低的不足10%(顾坚等,2005)。本实验通过在2,4-D中加入不同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研究其对得胚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效积温对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离体培养法(23.6%)>常规杂交法(18.1%),获得最高成胚率的环境温度为21℃~23℃,T>10℃有效积温为188℃;就平均成苗率而言,离体培养法(18.7%)高于常规杂交法(15.1%),获得最高成苗率的环境温度为23℃,T>10℃有效积温为18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实验还表明大田条件下,授粉后12~14d的培养时间不宜作为小麦×玉米单倍体剥胚的时间标准,而应以授粉后外界环境提供的T>10℃有效积温作为剥胚的时间标准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84.
85.
当前,应用单倍体诱导系生产玉米单倍体进行自交系选育是一种快速玉米育种方法。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是应用活体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前提,而在热带地区却缺乏高效生产单倍体的诱导系。为了选育高效生产热带玉米种质单倍体的诱导系,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持续改良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农大高诱1号,系谱法选育出桂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6个,并将其应用于9个不同的热带玉米种质评价其生产单倍体的效果。桂诱系列诱导系生产单倍体的平均频率为2.24%~4.64%,比高诱1号(1.48%)有大幅提高,其中GI1的平均诱导率(4.6%)为高诱1号的3.14倍。迪卡008×GI1和墨白1号×GI3的单倍体诱导频率分别为7.35%和7.22%。同时,3个桂诱系列诱导系通过籽粒颜色标记鉴定单倍体的准确率也获得提高,最高的GI4平均鉴定准确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86.
玉米单倍体诱导及化学加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加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丝黑穗病自交系K88和高感丝黑穗病自交系G115的杂交F1代作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JS6-11~JS6-15)作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根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浓度梯度(0.2、0.4和0.6 mg·m L-1),并分别以体积分数2%DMSO+5%甘油溶液作为辅助药剂,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结果和结论】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7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7.0%,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4 cm)条件下的3.3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18.4%,约为伏期授粉的3.4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针刺生长点法(0.6 mg·m L-1)和滴心叶法(0.4 mg·m L-1)的散粉率较高(45.9%,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效果最好,滴心叶法次之.  相似文献   
87.
88.
89.
对育种者和遗传学家而言,单倍体化很容易在单一世代用杂合性植株生产纯系,并且有显著的优点。单倍体植株也可以自然获得,但这种事件的频率极低。目前采用花药小孢子培养和胚珠一子房培养或授与不完全的花粉(用化学药剂处理和照射等)来生产单倍体植  相似文献   
90.
由Pyrenoph Orateres f.teres引起的网斑病是全世界大麦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叶病害。鉴定抗性种质和研究其遗传性是非常重要的。采用1个六棱大麦品种‘Chevron’作亲本来构建1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该群体用于绘制赤霉丝疫病(FHB)抗性的分子图谱。研究发现这个六棱大麦品种‘Chevron’也抗网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