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5篇
  44篇
综合类   418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OryzaSNP project (http://www.oryzasnp.org) is undertaking SNP discovery across the entire rice genome for 20 diverse varieties (McNally et al., 2006). These varieties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indica, tropical and temperate japonicas, aus, deepwater, and aromatic types of rice. SNPs are identified by array-based re-sequencing technology using very high-density oligomer arrays at Perlegen (Patil et al., 2001; Hinds et al., 2005). SNPs arc called as those bases where hybridization of the target line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Nipponbare reference genome. Release 4 of the Nipponbare sequence (The 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2005) was first masked for repetitive DNA, the segments remaining after masking were each blasted to the unmasked genome, and those that gave a single or a few hits were selected. After this filtering, 100 Mb of the rice genome is tiled onto arrays for SNP detection. Since long-range PCR is being used to prepare target DNA for hybridization, amplicons were chosen that span both unique sequence and TIGR gene models (Yuan et al., 2005) to define the final sequence for tiling. There is usually at least one LR-PCR amplicon in every 100 kb window. From this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2.
以4个非洲菊品种胚珠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相应母本杂合二倍体植株为对照,研究了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的生长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单倍体的繁殖系数、开花植株最大叶片长、花序直径、炼苗至开花所需时间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非洲菊繁殖系数大小在苗期和移栽期均与倍性大小无关,与杂合二倍体相比,单倍体株型较小;鲜重增加速度相对较慢;炼苗至开花所需天数相对较长,单倍体需261.3354.8 d,而杂合二倍体只需要117.0354.8 d,而杂合二倍体只需要117.0132.5 d。  相似文献   
993.
自然界中自发产生单倍体的概率极低,通过人工单倍体诱导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单倍体发生概率。辐射花粉授粉诱导雌核发育是瓜类作物获得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对瓜类作物花粉辐射剂量、基因型、培养基类型、胚培养、倍性鉴定、染色体加倍等影响单倍体育种的关键因素进行论述,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瓜类作物在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玉米双单倍体(DH,Doubled haploid)技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关键核心技术,能显著加快育种进程。为解决目前玉米单倍体育种普遍存在的诱导率低、杂株率高等问题,本研究利用 4 个单倍体诱导系和 12 个基础群体材料进行杂交,探讨不同诱导系及不同基因型材料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 4 个诱导系诱导同一基础材料时 CS3 诱导系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 5.66%,稳定性也较好;不同基础材料与同一诱导系杂交时 D3 和 D4 的平均诱导率最高,分别达 7.44% 和 7.45%。 (2)用 4 个诱导系诱导同一基础材料时 CS3 诱导系的杂株率最小,为 16.95% ;不同基础材料与同一诱导系杂交时 HB4 的平均杂株率最小,为 10.93%。(3)诱导系 CS3 对 HB4 诱导时诱导率最高(11.9%),杂株率最低(0.81%)。研究结果可充实玉米单倍体育种理论研究,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以6份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育种课题组选育的甜玉米基础材料为母本(日系甜玉米材料、韩系甜玉米材料、美系甜玉米材料),以吉科诱115和吉科诱209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研究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人工化学加倍率。结果表明,母本基础材料和父本诱导系均会影响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单倍体诱导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日系甜玉米材料、韩系甜玉米材料、美系甜玉米材料;化学加倍后单倍体的散粉株率和结实株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日系甜玉米材料、美系甜玉米材料、韩系甜玉米材料;此外,吉科诱115的诱导率为5.9%,显著高于吉科诱209,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加强对吉科诱115的利用。  相似文献   
996.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构建“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保持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逐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步入简单、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经全面运行实施,验证了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节约选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冷休克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单倍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诱导鱼类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新方法及形成机制,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无须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并对其后代的早期胚胎发育、染色体数目、分裂胚细胞学观察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早期胚胎发育结果显示,0℃与3℃处理组的孵化率分别为0.83%和57.42%,二者之间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0℃和3℃处理组均表现出单倍体综合征。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显示,0℃处理组染色体分布为18~27,单倍体率为81.40%,3℃处理组染色体分布为20~30,单倍体率为68.97%。分裂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3℃处理组受精后60 min,卵核和第二极体位于胚表面,有一同释放迹象。结果表明,对大鳞副泥鳅受精卵进行3℃冷休克处理60 min,可以成功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研究推测冷休克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是雌核和第二极体一同释放。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单倍体培养技术创新种质资源,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丰富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本文介绍了离体雌核诱导在西瓜单倍体培养中的应用,详述了影响西瓜离体雌核培养的因素,包括基因型、生长状况、试材预处理、培养基及碳源选择、外源激素配比及接种方式等,以期为西瓜离体雌核诱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中甘D22’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87-534为母本,双单倍体DH系D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半开展,外叶横椭圆形;叶球圆球形,球色绿,单球质量约1.0 kg;叶球质地松软,口感脆嫩,商品性佳;适应性强,耐未熟抽薹。华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60 d,平均产量67.6 t·hm-2。适宜在北京、河北、河南、甘肃、陕西、浙江、辽宁、福建等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植物体。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是创造和利用单倍体进行玉米自交系选育,从而培育出新杂交种的技术。同常规选育方式相比,这一育种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技术方法予以优化,并且对该技术进行高效利用,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育种成本,所获得的成效明显。现阶段,在玉米单倍体育种获取方面,途径相对较多,应用的鉴定方式也比较多元化。所以,为保证该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还应该结合现状,科学地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