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福建沿海地区史氏鲟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8年开展史氏鲟养殖试验以来,通过对养殖史氏鲟生长发育的跟踪观测,发现史氏鲟在我国南方地区不仅生长较快,而且性腺发育良好,能培育成性腺成熟的亲鱼,可以为实现全人工繁育苗种和生产鱼子酱提供亲鱼来源。  相似文献   
62.
1基础设施1.1玻璃钢盆圆形,直径1m,深度50cm,笛式表层供水,中央底层排水,垂直弯管控制水位,并能保持常流水。1.2水泥池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方形,方形是避免死角,面积以10m2-15m2为宜,深度为1m。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排污口,排水管能水位,并能保持微流水。1.3充气泵空气压缩机,每个玻璃钢盆2个气泡石,罗茨鼓风机,每个水泥池一个代气管。2苗种生活环境史氏鲟生活水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高要高于6mg/l,最适生长温度18℃-24℃,低于4℃或高于27℃时拒食人工配合饲料。温度变化不能过大,每天不得超过5℃。pH值7-8。3…  相似文献   
63.
史氏鲟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水产养殖》2000,(1):34-35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属鳄形目、鲟科,是一种原产于黑龙江的冷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在北方养殖,因其具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近年来逐渐南移,并有成功的例子。下面就其养殖技术作初步的探讨。1种苗生产1.1产卵环境产卵地为面积40m2左右的水泥地,底质为沙砾,水深0.5-0.6m,水温21℃~25℃。1.2亲鱼选育雌鱼宜选用9龄以上,体重在15kg以上,成熟度到IV期末的个体,雄鱼选6龄以上,体重5kg以上个体,以可播出精液为佳。雌雄性比为1:2。1.3人工健产每年的5-6月为催产期,使用LRH-A为催产剂,雌鱼剂量为35-100ug/kg、…  相似文献   
64.
史氏鲟属鲟形目 ,是鲟科的一种 ,仅分布于黑龙江 ,是冷水性、定居性鱼类 ,主要在北方养殖。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 ,近年来逐渐南移 ,形成一种养殖史氏鲟的热潮。我场利用温室养殖 ,1999年6月2日引进一批史氏鲟 ,同年12月份又引进一批 ,成活率100 %,养殖已获成功。现简单介绍温室养殖经验 ,以供参考。一、温室结构与饲养池温室以大棚为主 ,采用钢架做成 ,顶面用白色玻璃钢瓦做成 ,里面沿着钢架反覆塑料膜 ,温室长50米 ,宽6米 ,棚高4米 ,墙上装有100瓦灯泡若干个 ,通气窗户十个 ,南北方向各五个 ,以便炎热通风 ,饲…  相似文献   
65.
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珍稀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史氏鲟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是发展这一产业的关键所在。作者对池塘高密度流水健康养殖史氏鲟的科学原理、设施、养殖及防病技术、市场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6.
胡红霞  刘晓春  朱华  张勇 《水产学报》2008,32(6):817-824
用蛋白质快速液相层析(FPLC)分离俄罗斯鲟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共获得GtH纯化蛋白4.6mg。用SDS-PAGE变性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纯化蛋白,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两个亚基,质谱测定α亚基分子量:15603KD,两个β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338KD和14694KD。制备了鲟鱼GtH的兔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氯胺T法用125I标记抗原,用羊抗兔γ球蛋白做二抗,建立鲟鱼GtH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催产前后不同时间史氏鲟血清中GtH含量的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成功排卵的雌鱼比未排卵和阴性对照组在催产后12小时和16小时GTH分泌量升高显著,最高达到234ng/ml;催产效应时间与催产后血清中GtH的含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7.
柴毅 《齐鲁渔业》2008,25(11):31-32
集约化养殖可充分发挥水体优势,综合利用肥料和饵料,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hii Brandt)作为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新对象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现将史氏鲟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8.
赵子明  王锐 《农家科技》2007,(12):25-26
<正>1.掌握好驯化时机。一般认为,当史氏鲟鱼苗体长达到4~10厘米、体重达到0.3~3克时可进行驯化。根据本人经验,史氏鲟鱼  相似文献   
69.
通过连续递增盐度和阶段性递增盐度对史氏鲟、达氏鳇和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三种鲟鱼进行盐度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对史氏鲟、达氏蝗和杂交鲟进行驯化,最终达到海域盐度(30‰),死亡率分别为6.7%、3.3%和5.0%,鲟鱼盐度驯化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70.
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水产学报》2008,32(2):242-248
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O4)2·H2O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 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磷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磷含量在0.71%~1.66%之间时,脊椎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试验组(P<0.05).经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为维持史氏鲟幼鲟最佳生长和骨骼磷水平,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为0.88%~1.00%(占干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