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7篇
  20篇
综合类   34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近年来,云南光唇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日趋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云南光唇鱼养殖密度的加大,其病害呈现多发态势,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为此,专门总结了池塘养殖条件下云南光唇鱼的常见疾病种类与防治方法,并提炼了其健康养殖要点,以期为云南光唇鱼的大规模推广养殖和广大养殖户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人工栽培不同种兜唇石斛的品质,掌握不同表现型兜唇石斛茎的特点,对人工栽培不同种兜唇石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兜唇石斛种质来源主要有云南本地种、缅甸种、印度种和老挝种;表现型有大水草、小水草、细水草和红水草。鲜品口感评价以云南本地种大水草口感最好,清醇,稍苦,回甜;其它种口感差别不大。枫斗口感评价,缅甸种大水草和云南本地种红水草为优-,云南本地种小水草、缅甸种小水草、印度种小水草良+,老挝种细水草和老挝种小水草良。云南本地和缅甸种大水草资源量较少,多糖含量高,枫斗品相好,适宜大面积推广;云南本地、缅甸种和印度小水草资源量较多,表现稳定,产量高,枫斗品相好,是目前云南主要种植的种;老挝种大水草、细水草品质稍差,产量不高,枫斗品相差,种植的面积不多;云南本地种红水草产量低,不宜做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14.
叶康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1):2261-2263
本文报道了海南兰科植物3新记录种,分别是全唇叉柱兰[Cheirostylis takeoi (Hayata) Schltr]、兰屿芋兰(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和台湾隐柱兰(Cryptostylis taiwaniana Masam)。凭证标本存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清流县花叶开唇兰野生资源分布现状、生态学分布和濒危程度的调查,分析其分布的生境特征、分布区范围和物种濒危程度,提出进一步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雨水减少,气候开始由潮湿转为干燥。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感到口腔、鼻腔干燥,流鼻血或嘴唇干裂出血;有的人旧病复发或加重,引起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的人会感到胃痛、关节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秋燥症"。因此,现将秋燥养生三注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二双斑唇瓢虫是多种果树蚧类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该虫在贵阳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单雌产卵量平均为94.41粒,最多465粒。成虫寿命平均为124.71天,最多222天。该虫与矢尖蚧的发生期较为一致,能在柑桔园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种群,对矢尖蚧种群有较大的控制作用,田间对矢尖蚧的捕食率以8,9月间为最高,可达48.85%。  相似文献   
18.
孟氏隐唇瓢虫捕食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才  庞虹 《昆虫天敌》1995,17(1):9-12
本文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孟氏隐唇瓢虫林间直接散放,取食湿地松粉蚧后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罩笼内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出现20天,其种群数量增加27.2倍;在中心点散放成虫,6天后,在半径20m范围内均有幼虫发现,其最高密度为12头/梢;20天后,林间53株松树均有该瓢虫幼虫分布,其最高密度已超过100头/株。说明孟氏隐唇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能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南方喀斯特地区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在北京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2004年开始自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引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迄今为止已引种以唇柱苣苔属为主的苦苣苔科观赏植物20余种,在室内栽培表现良好,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基本上获得满意的效果,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室内盆栽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齿唇姬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棉铃虫齿唇姬蜂雌雄蜂触角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刺形感器6类感器,分别对这6类感器的类型与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各种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