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7篇
  20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41.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 PCR扩增得到了Na+/3HCO-共转运子(NBCe1)基因c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与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 CA 酶活、CA 与 NBCe1基因 mRNA 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 NBCe1基因m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 CA基因m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3HCO-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2.
以叶片为外植体,对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0.1 mg/L 6-BA+0.1 mg/L NAA适用于初代培养中的芽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基MS+0.5 mg/L 6-BA+0.1mg/L NAA+10%香蕉+5%马铃薯和MS+0.5mg/L 6-BA+0.5 mg/L NAA+2%香蕉分别适用于继代增殖和壮苗培养,繁殖系数分别为7.9倍/60 d和5.6倍/60 d;培养基MS适用于生根培养,培养30 d后生根率达到100%;以腐质土为基质,将条叶唇柱苣苔生根试管苗移栽到大棚,成活率达92.5%。根据上述快繁技术,理论上每株试管苗每年可繁殖条叶唇柱苣苔种苗20 176株。  相似文献   
14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对氟的吸收规律及硫酸铝存在对水稻吸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氟处理下, 施氟量与水稻植株含氟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说明水稻对氟存在奢侈吸收。随着水稻的生长, 其对氟的吸收达到平衡, 吸氟量逐渐减少, 植株体内氟含量呈下降趋势。各施氟水平下, 水稻植株的生长无明显差异, 但分蘖数却随施氟量的增加呈极显著降低趋势。铝?氟交互条件下, 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顺序为稻壳>米>根>茎叶, 这可能与植物的吸氟部位和氟的吸收形态有关。植株体内氟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也呈下降趋势, 施硫酸铝处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 但同一处理在不同时间取样, 降氟效果有较大差别。氟、铝处于何种比例和作用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降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4.
以唇萼薄荷(M.pu leg ium)的叶片、顶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顶芽为最适的外植体,最利于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 S+2.0 m g/L 6-BA+0.1 m g/L NAA,丛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M S+2.0 m g/L 6-BA+0.05 m g/L NAA,最优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 S+0.05 m g/L NA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5.
齿唇姬蜂对棉铃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淮北棉区棉虫龄唇姬蜂发生6月上旬至9月上旬共4有4~5个高峰,分别6月中旬、7月初、7月下旬至8月初、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其中较大的峰出现在6月底至7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较强,不同作物上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相差较大,以花生田寄生率最高。不同作物布局类型中以棉花,玉米及花生相间套邻作对该蜂较为有利。蜜源植物对该蜂控制棉铃虫作用有一定影响,在该蜂成虫盛期提供适当的蜜源是增强其作用的有效途径,Bt及抑太保等生物农药对寄生率没有影响,而化学农药很大程度控制该蜂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世界性重大迁飞害虫,自2019年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后迅速向北扩散,严重威胁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安全。挖掘和筛选本地优势天敌,对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夏季在广西南宁市和北海市野外开展草地贪夜蛾及其天敌调查时发现2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 Kurian。本文详细记述了这两种幼虫寄生蜂的形态特征,以期为今后筛选和利用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贵州省柑桔矢尖蚧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贵州省各柑桔产区调查矢尖蚧的天敌种类,经鉴定,捕食性天敌12种,寄生性天敌5种,病原微生物2种。矢尖蚧蚜小蜂为优势种天敌,不同柑桔园的天敌优势种有差异。南街柑桔园以矢尖蚧蚜小蜂的种群数量为最高,10月高峰期,每叶可达10头;二双斑唇瓢虫的虫口较多,8月高峰期每枝有3.4头。小山的蚜小蜂每叶为2.5头。两处桔园还有湖北红点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每枝均在0.5头以下。  相似文献   
148.
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寄生率较高,齿唇姬蜂对3龄前棉铃虫幼虫的总寄生率平均为23.7%,最高达40.0%,占整个世代总寄生数的71.3%。该蜂是豫北棉铃虫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成蜂对菊酯类农药敏感。  相似文献   
149.
以桦褐孔菌菌核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了桦褐孔菌样品中的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多酚的提取条件,测定了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显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优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60、微波功率400 W、超声波功率350 W、提取时间240 s,此条件下的多酚提取率为2.943%。该方法提取的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9.03 μg/mL,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2.03 mg/mL。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快速的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0.
《北京农业》2015,(7):54-55
<正>水生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国际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日益重视,我国政府也已把这一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北京,是千年文明古国的首都,是现代化国际城市,是全世界人们瞩目的地方。作为首都公民,我们每个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重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爱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与素质。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对我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