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34篇
  112篇
综合类   1232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809篇
畜牧兽医   1059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科学养鱼》2007,(8):82-82
一、红脖子病 1.病原体、症状及病因该病也称腮腺炎病、大脖子病等,对病甲鱼病变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一般认为,病原体为嗜水气单细胞蒲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种广泛分布于各水体之中,甲鱼一旦感染此病,常食欲剧减甚至拒食,漂浮于水面、池边或爬上晒背台和钻入沙台沙土之中,其反应迟钝,即使人靠近也不躲避。  相似文献   
102.
杨敏  刘成武 《新农业》2004,(11):30-30
2004年2月某犬场6头犬呈现异嗜现象.经治疗基本痊愈,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表达产物ISCOMs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PCB的培养上清液经硫酸铵梯度沉淀粗提毒素蛋白质,并在pH 2.5的柠檬酸缓冲液里酸化处理以暴露其疏水区,经Mega-10裂解后与Quil A结合制备ISCOMs,电镜下可观察到30~40 nm的多面体的笼格状颗粒结构.经鳗鱼的免疫保护试验证实,ISCOMs组(每尾40~80 μg)保护率高达100%,同剂量的溶血素+弗氏佐剂组可达62.5%,未加佐剂的溶血素只有50%.  相似文献   
104.
某养殖户所饲四眼斑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突发群体死亡,为查明具体死亡原因,提供有效的后续防控措施建议,本试验对病死的四眼斑龟进行大体剖检,取相应脏器制成病理切片进行观察,于多脏器中获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PCR扩增、全基因组测序、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感染试验,确定致病病原体。结果显示:引起四眼斑龟发病的病原体为1株耐氨苄青霉素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其对氨苄青霉素和喹乙醇具有耐药性;分离菌的基因组中含有2种与β-内酰胺酶相关的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在动物回归感染试验中,接种该株嗜水气单胞菌的小鼠出现了被毛粗乱、食欲减退,部分小鼠死亡;经计算得该分离菌的半数致死量为2.00×10~7 CFU,主要侵袭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肺脏。据此判断,该起四眼斑龟发病事件由分离所得的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05.
旨在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的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组(MT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连续腹腔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收集各组粪便和各肠段组织,进行β多样性、Lefse及Metastats分析,qPCR检测差异菌种在各肠段的mRNA表达量,通过KEGG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代谢途径差异。稀释曲线结果显示,所测样本数据足以反映样品中物种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均显示,苦参碱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Muribaculaceae、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丰度,而显著减少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与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一致,qPCR结果显示苦参碱组小鼠粪便中嗜酸乳杆菌含量增加。同时,苦参碱可以增强嗜酸乳杆菌在各肠段的定植。通过KEGG分析发现,NC与MT组之间在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苦参碱可以显著改变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造成了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碱发挥药效作用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欧美杨枯萎病症状和病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美杨枯萎病野外林间症状的调查 ,发现本病在林间存在两种症状类型。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作分离 ,一种类型多数只分离到FusariunOxysporum ,而另一种症状类型多数同时分离到FusariunOxysporum和XanthomonasPopuli,用分离物作接种试验 ,能致病 ,再分离与接种物一致。初步表明 ,F Oxysporum和X Populi都是杨树枯萎病的病原菌 ;对林间两种不同症状类型是否由F Oxysporum单独所致还是由F Oxysporum和X Populi复合侵染致病 ,本文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07.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从发病水貂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生化试验、16sr R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经动物试验确定有致病性,经药敏试验选择氧氟沙星作为理想的药物,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温和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其对鲫鱼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温和气单胞菌菌株A.S1的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溶血素基因(hly)、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黏附素基因(aha1)和气溶素基因(aerA)4种毒力基因,并运用动物回归试验探究菌株A.S1对鲫鱼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A.S1可扩增出hly、aha1和alt 3种毒力基因,未扩增出aerA基因。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试验组鲫鱼在腹腔注射温和气单胞菌0.3mL(浓度为1.5×108 CFU/mL)后,5d内死亡率达100%。表明毒力基因型为hly+、aha1+、alt+和aerA-的菌株A.S1为高毒力菌株,且菌株的毒力基因型与致病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罗非鱼维罗纳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某渔场罗非鱼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病原分离纯化,表型鉴定及16SrRNA测序分析,从发病和濒死鱼中分离纯化了4株革兰阴性杆菌(Av1、Av2、Av3、Av4),其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化特征与维罗纳气单胞菌相同;用PCR方法扩增4株纯化菌的16SrRNA基因,得到大小相同的片断,选取条带明亮的Av3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的维罗纳气单胞菌B565株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用核苷酸同源性99%以上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Av3与运动性气单胞菌聚类。综合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确定维罗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导致该渔场罗非鱼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