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4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995篇
林业   375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66篇
  2972篇
综合类   309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7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51.
吴剑雄 《现代园艺》2012,(22):194+19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加强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业主要是建立在土地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稳定的基本要素。所以,要积极稳妥地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加强耕地保护,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和闲置低产出土地,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做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采取的一项必不可少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2.
在我国当前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挖掘与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建立健全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和加强土地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对于土地管理与土地节约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土地管理和土地的节约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土地管理和土地的节约利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3.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调查和对2002—2011年10 a间的相关统计及国家商务部历年发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建设用地供给、科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GDP、税收收入、国内外资金利用等方面,综合评价了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和用地效益。结果表明,该区独立运行10 a来成绩显著,整体效益逐步提高,在山西所有开发区中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每年的综合评价都名列第1;与国内中西部或中部的同类开发区相比,该区经济总量和单位面积产生的效益排名中后;与国内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该区内部分企业规模大、影响广泛,经济效益和用地效益均好,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但仍有部分企业规模小、投入水平低、建设周期长、产生效益低,影响了全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建议开发区管委会引导入区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及早产生经济效益;尽快实施扩区计划,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落实土地供给和退出政策,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4.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以及科学规划从而使其创造更多价值是当前各区域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背景,从城市与农村两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关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制度的改革,以期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5.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56.
《农业工程》2015,(2):114-116
<正>《农业工程》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管、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农业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11年5月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6025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1795。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收录。1报道范围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能源、农业电气化,计算机技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农业工程  相似文献   
57.
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现状剖析,结合相关的理论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58.
以天然草地、由天然草地转化成的农用坡耕地和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且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天然草地农用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速效钾、全氮、pH以及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9.
探讨了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人口和自然条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规划结果为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由2005年的农、林、草面积比例54:10:36调整为30:13:57.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深剖面土壤水补给来源,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18 a苹果园、26 a苹果园)下20 m深土壤剖面,测定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基于同位素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来源进行溯源分析。研究表明:(1)苹果园土壤水含量明显低于农地,说明果园耗水强度更大,对深层土壤水影响更为显著。(2)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降水偏移量分别为-22‰、-20‰和-6‰,说明降水补给土壤水后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且农地土壤水比果园受到的蒸发效应更强。(3)该区土壤水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对于补给不同深度土壤的可能水源,6 m以下补给水的同位素组成(δ2H=-83.8‰,δ18O=-12.1‰)较0~6 m (δ2H=-68.8‰,δ18O=-10.1‰)更为贫化,且6 m以下补给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日降水量≥50 mm·d-1的降水更相似。与农地(δ2H=-70.6‰,δ18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