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1篇
  26篇
综合类   44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13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牡蛎制作海鲜调味汁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酶水解牡蛎蛋白质的技术条件,并和单酶水解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酶水解可提高水解率和水解液中氨基态氮(AAN)的含量,同时改善了水解液风味。  相似文献   
92.
根据在东南太平洋的探捕调查 ,对所渔获的智利竹鱼 (Trachurus murphyi)群体的构成、叉长与体重的关系 ,年龄与生长的关系和性腺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渔获智利竹鱼的叉长范围为 1 45~ 61 0 mm,体重范围为 42~ 1 95 0 g,年龄组成为 2~ 1 3龄 ,3~ 4龄鱼为优势群体 ,初次性成熟年龄为 3龄 ,不同年龄个体性腺成熟的节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3.
2002年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中国台湾秋刀鱼舷提网船已增至56艘,年产量约为5万t。近年由于西南大西洋鱿钓生产的欠佳,所以其大部分鱿钓船都改装成舷提网船转向西北太平洋兼捕秋刀鱼。所以,2005年中国台湾的秋刀鱼船增至80艘,其中一部分在千岛群岛以南的俄罗斯专属经济水域内作业;一部分在日本200海里外的公海作业,秋刀鱼的年产量增至约8万t。由于秋刀鱼舷提网作业简单,捕捞的把握大,渔期为8-11月,与鱿钓渔期不冲突,加上可用鱿钓船改装成舷提网船。为此,中国台湾计划在2006且再增加20艘秋刀鱼船,使作业船数达100艘(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国大陆籍船)的规模,计划的单船产量为1,000t,计划的年产量为10—12万t。  相似文献   
94.
2003年世界三大洋大眼金枪鱼渔获量为42万t,其中产自太平洋的为19.3万t占46%,几乎达到总产量的一半。这表明太平洋是大眼金枪鱼的主产地之一。捕捞大眼金枪鱼的渔具主要是延绳钓,其次是围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太平洋海区作业的大小延绳钓船约200艘左右,主要以大眼金枪鱼为捕捞对象。其中,2003年我国捕捞大眼金枪鱼的产量为1.9万t居世界第5位。  相似文献   
95.
苏联和日本近年来对太平洋鲱开始进行人工采卵和人工孵化的研究,仔鱼培育一段时间后放入海区,以增加太平洋鲱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96.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太平洋牡蛎育苗,现将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全人工育苗(一)亲贝的挑选挑选1~2龄个体肥大的健康成贝,以贝壳完整,双壳合抱自然,闭合有力,壳缘锐利,肥满度好的作为亲贝。(二)人工解剖授精目前多采用人工解剖授精来获得受精卵,雌雄亲贝数量按(50~10  相似文献   
97.
1992年,在50m^3水体中,太平洋牡蛎控温育苗量为20.2万粒/m^3。当年筏式殖6个月,亩产5670kg,利税6400元平均亮高8cm以上,个体重97.4g,比常温育苗,可缩短养殖周期近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8.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99.
长牡蛎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琳 《齐鲁渔业》2005,22(10):4-5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也称太平洋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其肉味鲜美.蛋白质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笔者就长牡蛎的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加大开发力度,以褶牡蛎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浅海开发有了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规模。但由于褶牡蛎的养殖期间直接受台风的影响,给褶牡蛎养殖带来了风险和困难。为此,推广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一方面可以不受台风季节的制约,太平洋牡蛎通常是在十月份的中旬开始稚苗下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产品就可以收成销售。整个牡蛎养殖过程,只需6个月,基本上可以避开我县沿海的台风季节。另一方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产量比褶牡蛎的产量要多出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是渔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本文就近二年的太平洋牡蛎分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