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11篇
  90篇
综合类   1915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1032篇
畜牧兽医   276篇
园艺   468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所采集的西葫芦根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得到5种病原菌,分属于疫霉菌Phytophthora和镰刀菌Fusarium2个属。经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疫霉菌,镰刀菌对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作用。经鉴定该致病疫霉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anae),主要致病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12.
尖镰孢菌枯萎病是意大利西北部芝麻菜栽培品种(Eruca vesicaria)和野生品种(Diplotaxis spp.)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严重的损失。为评价芝麻菜品种对尖镰孢菌枯萎病的抗性,2004年6~11月,选用了44个栽培及野生品种资源在玻璃温室进行抗性试验,使用浓度为1×10~6cfu/ mL的孢子悬浮液蘸根法人工接种30天苗龄的芝麻菜幼苗,以分离自芝麻菜两个不同野生品种的菌株Fus.Ruc.9A/02和Fus.Ruc.13/03,以及分离自栽培和野生品种的32个菌株混合(MIX),分别作为抗病试验接种体,每次接种试验设A、B、C三个重复。整个试验重复进行2次。调查病害引起的死苗率(%)和病情指数(DI),作为评价芝麻菜品种抗性差异的两项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这两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即表明可采用其中一项指标评价芝麻菜品种对尖镰孢菌枯萎病的抗性。供试的44个栽培及野生芝麻菜品种中,多数品种抗尖镰孢茵茵株Fus.Ruc.13/ 03,而对菌株Fus.Ruc.9A/02及菌株混合MIX表现为易感性,而且这些易感品种在菌株Fus.Ruc.9A/02及菌株混合MIX两试验中的抗性表现较为一致,Fus.Ruc.9A/02和MIX的毒性也更强于Fus.Ruc.13/03菌株。芝麻菜品种12/03和品种20/03高抗菌株混合MIX,品种6/03和品种7/04高抗菌株Fus.Ruc.9A/02,而品种9/02、2/03、5/03、6/03、7/03、9/03、11/03、12/03、20/03、21/03、24/03、3/04、6/04、7/04和11/04高抗菌株Fus.Ruc.13/03。  相似文献   
113.
康乃馨茎尖培养及微繁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乃馨茎尖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芽增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0.5mg/L+糖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5mg/L;白糖代替蔗糖对苗的增殖用生根无影响;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和琼脂培养基相同的增殖效果;不同品种的繁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4.
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对镰刀菌抑制机理的镜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将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液体培养72h后,将培养滤液高温灭菌,以不同比例将培养滤液加入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中,置于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定时观察。在处理12h后,镰刀菌孢子芽管顶端、菌丝末端及菌丝中央的多处细胞均可发生畸形的球状结构,这种畸变结构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致使菌丝变成捻珠状。处理36h后,畸变球形细胞及菌丝纷纷断裂离解,细胞内含物渗出,致使大部分细胞成为空泡。到处理48h后,镜下几乎无完整菌丝,均成单个的球状细胞空泡,这些空泡最终胞壁崩裂,不复存在。笔者认为正是枯草芽孢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到体外的抗高温代谢物对镰刀菌孢子和菌丝细胞的这种畸变作用造成拖子和菌丝失活,侵染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115.
杏(Prunus armeniaca L.)的茎尖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个杏品种的茎尖培养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因MS+0.2mg/lKT+0.25mg/l2,4,-D+0.25mg/lNAA+3%蔗糖,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BA+0.1mg/lIAA+2.5%山梨醇,加长生长培养基为MS(1/2N)+2.2mg/lZT+3%蔗糖,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IBA+2%蔗糖,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的茎尖增重速率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Tyrn  相似文献   
116.
球根鸢尾的病毒鉴定及试管脱毒成球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梅芳 《园艺学报》1998,25(2):175-178
对上海地区球根鸢尾进行了病毒病害调查。经检测初步确定球根鸢尾普遍存在鸢尾重花叶病毒、鸢尾轻花叶病毒、水仙潜隐病毒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对带毒种球进行茎尖组培脱毒,得出了茎尖诱导成芽、芽成球及小球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将组培苗在试管苗、成球苗、移栽苗等不同时期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小于1.0mm的茎尖诱导的幼苗可脱去上述3种病毒。  相似文献   
117.
陈永乐  简绍基 《水产科技》1999,(4):24-25,20
银鲈(Bidyannsbidyan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条纹鱼科(Terapon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Murray-Darling)河流域。一般体长35—40厘米,体重0.75—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0公斤,是该流域游钓业、捕捞业特别喜爱的四种鱼类之一。其资源量日益减少,目前在该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不多。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萝卜萎黄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现就萝卜萎黄病的发生条件、田间检查和防治对策介绍于下. 1 病原和病征 萎黄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的霉菌引起的.该病菌有菌丝,椭圆形小型分生孢子和月牙形大型分生孢子,还有厚膜孢子.多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残留在土壤中.在土壤中以厚膜孢子生存,可生存数年甚至10年以上.十字花科中除了甘蓝外,花椰菜和萝卜等都有寄生,尤对萝卜有很强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119.
<正>马铃薯在营养繁殖时易受病毒的浸染,当条件适合时,病毒就会在植株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块茎中,随着世代传递,病毒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50%以上。通过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能从马铃薯  相似文献   
120.
梁月荣  龚淑英 《茶叶》1999,25(4):202-204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银尖”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有,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中温慢烘的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银尖”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