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3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衡水湖连续三年增殖大眼幼体蟹苗获得成功,现将衡水湖增殖大眼幼体蟹苗操作技术总结如下. 1衡水湖水域环境 1.1水资源 目前水源为东引卫运河与黄河水,西引滏阳河与滏东排河水,另外还可引岳城和岗南、黄壁庄水库水.自1994年,以跨流域引蓄黄河水为主,水质以Ⅱ类为主.常年5月份水深均2m左右.  相似文献   
23.
顾玲 《水产养殖》2009,30(12):8-11
河蟹的胚胎培育和大眼幼体培育是目前河蟹繁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现在许多繁育厂家或多或少的使用桡足类、枝角类等作为河蟹繁育的主要饵料。当自然水温超过15℃时,捕获上来的桡足类、枝角类不容易储存和运输,即使采用加冰控温,也很难保证桡足类、枝角类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河蟹育苗面临严峻的市场危机,高产量低成本成为河蟹育苗的关键,育苗的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河蟹大眼幼体期是河蟹育苗的最关键阶段,生产费用已基本投入,如管理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为研究渤海湾影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蚤状幼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5、6、7、8、10月开展了10个航次的调查,选取的影响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表层水温、水深、表层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和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平均资源密度为0.095 ind./m2,出现时间为6—8月,存在年际变化;GAM分析表明,不论将月份、经度和表层纬度视为分类变量还是数值变量,最优的GAM模型均由表层水温、纬度、月份和水深组成,各影响因素对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表层水温>月份>纬度>水深。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给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苗种培育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基础理论数据,采用投喂-饥饿和饥饿-投喂的处理方式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分别开展营养储存饱和点实验(PRS)和不可恢复点实验(PNR),研究饥饿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蜕皮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实验中,投喂时间≤2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为0;投喂时间≥4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和发育时间与连续投喂组(F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投喂4 d-饥饿组(F4S组)大眼幼体蜕皮后Ⅰ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大眼幼体的PNR实验中,饥饿2 d时大眼幼体的存活率仅为(30.00±13.23)%。Ⅰ期仔蟹的PRS实验中,连续饥饿组(S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为0,而投喂2 d-饥饿组(F2S组)、投喂3 d-饥饿组(F3S组)和F组3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投喂1 d-饥饿组(F1S组)和F2S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且F1S组Ⅰ期仔蟹的发育时间显著延长(P<0.05)。Ⅰ期仔蟹的PNR实验中,除饥饿1 d-投喂组(S1F组)外,F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各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而发育时间却与饥饿时间呈正相关;饥饿时间≥2 d时,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个体大小明显变小。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值是3.57 d,Ⅰ期仔蟹的PRS;和PNR;值分别是0.90 d和2.01 d。研究结果表明,新蜕皮的大眼幼体必须给予充足的饵料才可确保高的存活率,大眼幼体投喂6 d后可以适当减少投喂量,短期饥饿对Ⅰ期仔蟹蜕壳和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Ⅰ期仔蟹的耐饥饿能力强于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29.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30.
目前,河蟹育苗的工艺、技术已成熟:蟹苗的市场价格已接近成本价格:一般育苗场家育秆二茬苗.在头茬苗成功的基础上,后期苗能否成功成为场家盈利的关键。笔者结合历年生产实践,就后期育苗生产中影响Z1(第一期蚤状幼体)变态的几个因素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