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9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82篇
水产渔业   566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9年,依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长江常熟溆浦江段的渔业资源监测网(定置张网),对降河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每年主要于5-7月在常熟溆浦江段出现,出现时间平均86.6 d(n=8),所采获样本(n=8)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年度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2~40.1cm、23.2~33.5em和70.7~314.8g.各年采获样本数量差异较大,从2002至2009年呈现出较明显的递减趋势,各年采获样本数量最多的旬也不一致,变化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从幼鲟生长来看,不同年份相同时期采获样本的规格差异较大,同一年份同一时间采获样本的规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三峡工程截流以前进行比较,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出现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出现较高数量比例的时间由以前的6月变为5月中下旬和6月,幼鲟规格较截流前也有较大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和三峡工程截流所导致的水文状况的变化.分析认为,水文状况可能是影响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郝理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0):30-31
本刊讯: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连续第五年统一组织大规模放流活动,自1989年以来,已累计向黑龙江水域放流各种规格的鲟鳇鱼幼鱼845万尾,对养护、增殖黑龙江鱼类资源,提高全社会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平鲷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以人工繁殖所获得的平鲷受精卵进行孵化,培育的结果。连续观察并描述该种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及仔、稚、幼鱼的形态。  相似文献   
24.
斑鳢幼鱼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鳢(Channa maculatus)在华南及港澳被视为名贵鱼类,十年来,由于各地注重捕捉,其资源日趋减少,而养殖产量有限,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开展斑鳢养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近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开展斑鳢养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对乌苏里拟Chang仔幼鱼的食性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在18-22℃水温下分别以水蚯蚓、鱼肉糜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其仔幼鱼具有较广泛的食性,且不同饲料投喂后各试验组的生长没有呈现出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27.
七彩神仙幼鱼的病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水温下,选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亚甲基兰、阿维菌素、氯化亚汞5种药物分别对并患指环虫病与小瓜虫病的七彩神仙幼鱼进行治疗试验。研究发现,对并患这两种病的七彩神仙幼鱼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先用质量浓度为1mg/L的氯化亚汞浸泡10min,2d后再用质量浓度为1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10min,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是从美国引进,创汇价值极高的一种大型淡水养殖新品种,食性与花鲢相同,我国从南到北均可生长和安全越冬、越夏,不仅可在池塘中与各种淡水鱼类混养,更适合在大、中、小型水库、湖泊中养殖。在南方,年生长速度在0.5~3kg,养殖成本低,病害少,捕捞容易,可替代目前价值不高的花鲢。我国自1987年就开始从美国引入匙吻鲟受精卵,但由于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苗种培育难度大,成活率低,苗种价格十分昂贵,严重影响了匙吻鲟的普及和应用。2005年5月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18700粒,经过4天孵化,共获得鱼苗12000尾,平均孵化率66.4%(见表1),从5月8日—25日经过18天培育共获得3.0~3.5cm体长仔鱼6500尾,仔鱼阶段成活率54%,从5月25日-6月813经过15天培育共获得体长6.5cm以上幼鱼5500尾,幼鱼阶段成活率达84.6%,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盐度对黄鳍鲷幼鱼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影响及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实验设计5、10、15、20、25、30等6个盐度梯度组。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5时最高,而淀粉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0时最高。各种消化酶在盐度20~30时消化酶比活的平均值要明显高于5~15时消化酶的平均值。对黄鳍鲷消化酶比活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比活的最高值分别在14∶00、20∶00和18∶00,最低值分别是12∶00、10∶00和6∶00。  相似文献   
30.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0 033)T2,摄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式为:FR=-5 324+0 719T+(-0 016)T2。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1 5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2 33℃。结论认为,施氏鲟在水温17~26℃都可摄食生长,但在20℃时最适宜;同时证实,施氏鲟最适生长温度要低于其最适摄食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