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82篇
水产渔业   568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32.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中上层鱼类,可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是世界上现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我国特有的白鲟)。2004--2005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美国匙吻鲟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3.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34.
《科学养鱼》2007,(2):74-74
13日下午,在宜昌市渔政处的现场监督和宜昌市公证处的公证下,3.2万尾中华鲟幼鱼在宜昌市点军区樱桃园码头放流长江。  相似文献   
35.
大黄鱼稚幼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跃中  游岚 《福建水产》1995,(4):21-24,39
本文对大黄鱼稚幼鱼的临界氧量及耗氧率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探讨,首次报告了大黄鱼稚幼鱼的窒息点,为人工育苗及苗种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 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功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 培育条件  相似文献   
37.
饵料蛋白能量比对黑鲷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幼鱼960尾,体重(3.39±0.18)g,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作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34%、38%、42%、4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10%、13%、16%),共12种饵料,糖水平保持在16%左右,饵料的蛋白能量比(P/E)在96.76~136.21mg/kcal。黑鲷幼鱼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2重复,实验为期42d。结果表明,对特定生长率(SGR)与饵料系数(FCR)的影响,以较高蛋白组(38%、42%、46%)显著优于低蛋白组(34%)(P<0.05),中、高脂肪组(13%、16%)显著优于低脂肪组(10%)(P<0.05);各组饵料对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当蛋白水平为42%,脂肪水平为16%时,黑鲷幼鱼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3.20)、最高蛋白质效率(2.10)和最小饵料系数(1.14)。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饵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在同一饵料蛋白水平内,全鱼蛋白与灰分含量随着饵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分析,饵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显著影响黑鲷幼鱼生长(P<0.05),饵料中脂肪有明显节约蛋白质的作用(P<0.05)。由生长及体成分的实验结果得出,黑鲷幼鱼的最适饵料蛋白水平为42%,最适蛋白能量比(P/E)为110.37mg/kcal。  相似文献   
38.
39.
丁仔稚幼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鱼岁仔、稚、幼鱼期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其中,仔、稚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6∶00到20∶00,00∶00到04∶00时有停食现象。幼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4∶00到22∶00,昼夜无明显的停食现象。仔鱼食谱中主要是轮虫,稚鱼食谱渐丰富,幼鱼期食谱更为扩大,且出现了一定量的底栖动物。仔、稚鱼体重、全长瞬时增长率要高于幼鱼期,而且,体重快速增长期要先于全长快速生长期。仔、稚和幼鱼阶段是匀速生长。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三个不同水温的红鳍东方鲀育苗池的仔、稚、幼鱼的连续取样观察,分析比较在不同的培育水温对红鳍东方鲀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表明,在红鳍东方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的增温对红鳍东方鲀稚、幼鱼的影响效果明显,且不会降低成活率,从而可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