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61.
1池塘准备 1.1池塘条件 养殖河蟹的池塘较适宜的面积一般在0.20—0.67hm2,池深控制在1.5—2.0m,池塘堤坝内坡坡度在1:3以上。池底最好是粘土底质,这种底质保水性能比较好。池塘底泥保留15cm左右,这样有利于种植水草和为底栖生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临近水源且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相关标准,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62.
春塘水暖鱼开食,施肥投饵正当时。鱼塘施禽、畜、人粪(也可施生活污水、粉浆水、绿肥等)有多种功效。主要是培养浮游植物(藻类等)和浮游动物,供鲢、鳙、罗非等鱼摄食,同时也使底栖生物得到孳生,供鲤、鲫、罗非等鱼摄食。另外,一部分有机肥里会有半消化和未消化的食物成分,可供鱼类直接食用。要做到施肥及时、合理与得法,需掌握以下要领。  相似文献   
63.
韩永良 《农家致富》2005,(14):42-42
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是一个水产养殖大镇,从事池塘养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池塘养蟹面积达3万亩,养殖户近2000户。几年来,笔者对池塘养蟹的成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池塘环境的好坏是决定养蟹成败的关键。河蟹生长需要良好的水质、充足的溶氧、合理的水草量、丰富的底栖生物等。现将笔者的经验和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孔磊 《内陆水产》2007,32(3):12-12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溶解氧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施传统肥料(这里指有机肥料),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从而,满足各种鱼类所需。  相似文献   
65.
茭白田中孳生的动植物(如水蚯蚓、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以及田中杂草等)为培育鱼种提供了各种饵料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鱼类排泄物作茭白肥料,从而形成了茭白与鱼种共生互利,相得益彰,有效提高茭白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可实现667平方米产茭白800~1000千克,鱼种60-80千克目标产量。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6.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22-23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肉质鲜美等特点,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斑点叉尾鮰是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快,在其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底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是,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其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其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底始终处于缺氧状态,除了易引起“泛塘”外,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引起水质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对养殖池塘淤泥过厚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68.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项集生态学、种植学、水产养殖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养殖工程,它利用生物的种间食物链,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它的优点很多:①成鳅能充分摄食稻田水中合适的饵料和田间杂草,节省饵料,降低养、种成本.②水稻能把泥鳅的排泄物作为自身的肥料吸收,节省水稻种植的肥料,降低种植的成本.③泥鳅具有在水底泥中寻找底栖生物的习性,其觅食过程可起到松土作用,从而促进水稻根部微生物活动,使水稻分枝根加速形成,壮根促长.④稻田养鳅,节地节水,一水两用,一地双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好路子,值得在种植水稻的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9.
《水产养殖》2009,(7):45-46
记者从汉沽区获悉,纳入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国内首个贝类底栖生物海洋生态区现已启动建设。目前生态区的海域划定、水质检测等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1年底前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津门近海海洋生态,助力渔业资源的恢复。同时,有关部门还将在此放流大量的红螺、牡蛎、扇贝等珍稀水产,更好地丰富市民餐桌。  相似文献   
70.
姚波  纪会敏 《水产科学》1996,15(2):16-20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地区底栖生物-长海县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魁柑,栉孔扇贝,紫贻贝,在离子态重金属铜,镉,锌的低浓度溶液中,通过半致质量,半致死时间实验,观察实验生物对重金属长时间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