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和LYC0053标记在GF2中偏离了1∶1(P<0.05),其余标记在GDH中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值。研究还发现LYC0002和LYC0014的分离模式完全相同。首次报道了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在GDH中的传递与分离,为大黄鱼纯系培育及利用GDH与纯系进行基因组作图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利用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银鲫及亲本的RAPD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滕春波 《水产学报》1999,23(4):420-423
方正银鲫是黑龙江水系营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型种群,这已被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但是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该鱼的雌核发育特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银鲫的雌核发育机制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子后只刺激其发育,并不发生雌雄原核的结合,精子进入卵子后固缩成致密状态,并不形成雄性原核。也就是说子代的发育只是在雌原核的参与下进行的,子代完全继承母本的遗传特性[沈俊宝等1983]。但1983年蒋一王圭等用鲫、红鲫和兴国红鲤的精子刺激银鲫卵子发育,发现其子代(称异育银鲫)的生长较母本不同程度加快了,个别个体鳞被出现红斑,同…  相似文献   
93.
真鲷精子诱导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真鲷精子激活牙鲆卵子,经(0±0.5)℃冷休克处理,诱导了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灭活真鲷精子,紫外线照射剂量3.4mJ/cm2时孵化率最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孵化率恢复,照射剂量73mJ/cm2时,孵化率最高,呈现典型的Hertwig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未经冷休克处理的胚胎全部为单倍体,经冷休克处理的均为二倍体,表明精子灭活有效。冷休克实验结果表明,冷休克起始时间2~5min均有效,以3min为最好;冷休克持续时间30~90min均有效,以45min为最好。综合两项因素,授精3min后,休克时间持续45min组的授精率和孵化率均为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RAPD分析结果显示,异源精子的遗传信息未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电泳图中出现,表明其遗传信息没有传递给子代。  相似文献   
94.
长丰鲢     
长丰鲢(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0),是科研人员从长江野生鲢性成熟个体中,选择个体大、体质健壮的雌性鱼为母本,用遗传灭活的鲤精子做激活源,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经连续两代异源雌核发育和两代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的群体选育后获得。  相似文献   
95.
牙鲆三个同源纯系的生长和遗传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同一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家系F09119的母本,建立了减数雌核发育系(F1324)、卵裂雌核发育系(F1346)及近交家系(F1313)3个纯系,对3个纯系群体的生长和遗传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在受精后85~388 d对3个家系的体长、体宽、体重及成活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F1346生长最快,388 d时体长、体宽和体重分别为(28.89±2.77)cm、(10.00±1.21)cm和(254.91±83.11)g,F1313次之,F1324最慢(P0.05)。388 d时F1324成活率最高(46.50%),F1313次之(38.00%),F1346最低(26.80%)。F1346、F1324和F1313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0、2.0和2.3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87、1.95和2.1,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0.36和0.4,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8155和0.6366;卵裂雌核发育系和减数雌核发育系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近交系。平均期望纯合度F1313(0.503)F1324(0.5105)F1346(0.532);平均期望杂合度正好相反,F1313(0.4967)F1324(0.4894)F1346(0.4679)。卵裂雌核发育系纯合度是减数雌核发育系的1.0421倍,是近交系的1.0577倍;减数雌核发育系纯合度是近交系的1.0149倍。F1346与F131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8),遗传相似度最小(0.8549);F1346与F1324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406),遗传相似度最大(0.9602)。本研究结果为牙鲆纯系构建及解析卵裂雌核发育系、减数雌核发育系和近交系的遗传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采用筛选获得的5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A和家系B、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家系A和家系B各30个个体、双亲及对照组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并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后代的纯合性进行了比较。电泳结果表明,5对微卫星引物在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个体中均能稳定重复地扩增出相应的序列;各雌核发育家系中均有部分个体出现父本基因,表明精子遗传物质失活不彻底,雌核发育组中存在正常受精个体;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所有检测位点全部纯合,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部分位点纯合,但未发现在所有位点全部纯合的个体,在CFMSP007、CFMSP075、CFMSM009、CFMSM014和CFMSM020位点,杂合子比例分别为0.3400、0.3611、0.4884、0.4750和0.7500,平均杂合子比例为0.4829。研究结果显示,栉孔扇贝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均为纯合子,如精子的灭活率达到100%,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一代即可实现纯合,如再进行一次减数雌核发育即可建立纯系;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由于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其与母本的遗传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7.
异源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的雌核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冻保存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液不经紫外线照射直接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卵进行杂交,可以刺激大菱鲆卵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率(发育至原肠期后胚胎成形的卵占总卵数的百分比)可达79.1%.通过与精子照射组单倍体发育过程等对比观察发现,杂交后代为大菱鲆的单倍体.如果在"受精"后2~10min内将大菱鲆卵在0~6℃冷休克处理110~50min,均能诱导卵子染色体加倍.对冷休克处理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卵子在受到鲈鱼精子刺激后6min开始进行冷休克处理25min,二倍体孵化率(雌核二倍体苗占受精卵的百分比)最高,可达34.8%.通过对各实验组卵发育情况的跟踪观察,发现单倍体与雌核发育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早出现在8细胞期.单倍体胚胎头部发育不正常,眼泡较小,身体短且扭曲较严重,从肌节期开始沉积大量的黑色素颗粒.仔鱼孵化1周内单倍体即全部死亡.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较,证明所得正常形态仔鱼即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98.
《中国瓜菜》2016,(5):1-4
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技术是葫芦科作物获得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技术在葫芦科作物育种上应用广泛,笔者综述了影响该技术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基因型、胚囊发育时期、接种方式、植株生长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硝酸银、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倍性鉴定以及植株再生等,为该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张虹  曾达 《内陆水产》2014,(6):77-78
草鱼(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草鱼属(Ctenophar yngodon),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长期的近亲交配繁殖,草鱼种质衰退严重.具体表现在生长速度减慢,规格变小,病害频发,尤以草鱼出血病、烂鳃病和肠炎病这三大顽疾著称,给广大养殖户和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限制了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余顺利 《农技服务》2014,(5):162-162,161
<正>异育银鲫是"异精雌核发育"所产生的子代,为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采用人为的方法促使作"父本"的鲤鱼和母本银鲫(或异育银鲫)同步发育成熟,人工催产受精相当必要,这样才能为生产上提供大量优质鱼苗,因此,生产上多采用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一般高背型银鲫比低背型银鲫生长速度快0.5倍,因此,选择亲鱼时,尽量选择背较高、生长较快、健康无病的个体(当年达200克以上)。选择亲鱼应放在冬季捕捞季节或人工繁殖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