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河蟹,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其适应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生长环境要求易于达到。苗种是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苗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蟹种与性早熟蟹种的形态区别则是鉴别河蟹苗种质量、获得高质量苗种  相似文献   
72.
控制蟹种性早熟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富 《水产科学》1997,16(2):31-33
本文主要论述蟹种性早熟的成因和控制的技术要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如何控制蟹种性早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正> 利用稻田培育幼蟹,不仅投资少,效益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蟹苗的成活率。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2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但是稻田培育幼蟹,当年达到性成熟的比例相当大。如果用性成熟的幼蟹第2年再继续养,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养蟹的经济效益,给养蟹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4.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激素生物合成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维信 《水产学报》2003,27(4):289-294
运用放射化学方法跟踪测定中华绒螯蟹早熟个体和正常发育个体的大颚器合成和分泌的激素-甲基法尼酯(methyl farnesoate,MF),发现早熟雌、雄蟹当年9月的MF合成速率约为正常蟹的2倍,早熟蟹的MF在当年秋季(10月或11月)均达到峰值,之后:MF合成速率显著降低,而成熟系数继续升高。正常发育的雌、雄幼蟹,当年至翌年4月的MF合成速率始终维持较低水平,翌年6月开始,MF合成速率迅速增大,至翌年10月的MF合成速率已超过早熟蟹的峰值,11月的MF合成速率明显降低,性腺发育至Ⅳ期末。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蟹大颚器的提早发育,大量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MF,刺激卵巢或精巢发育成熟是导致性早熟的内分泌因素。  相似文献   
75.
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以H14与明恢63、蜀恢881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早熟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合F1的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的杂交F2和B1F1抽穗期呈双峰分布,从峰谷处进行分组,早熟植株与迟熟植株分离比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H14的早熟性主要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6.
姜峰 《科学养鱼》2004,(6):27-27
现今,我国的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不利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蟹性早熟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性早熟的河蟹,规格一般在10~40克左右,不生长,还会因难以蜕壳而大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仅简单介绍如何判定、预防和控制河蟹性早熟。  相似文献   
77.
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S系列的三组引物中筛选出可重复性好的、谱带清晰且扩增结果好的引物,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的RAPD基因座位组成,并且检测了S系列随机引物作为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指标研究中的可能性。从基因水平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8.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3,27(1):57-61
实验采用称量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性早熟前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HI)、肝脂含量(LC)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雌雄蟹的HI和LC在早熟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早熟个体低于未成熟个体。在性早熟前,雌雄蟹的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只是雌蟹中C20∶5n-3较高(P<0.05)。然而,对早熟前后的个体作比较时,发现雌雄蟹变化情况有很大差异:(1)早熟雌蟹中C16∶1n-7、C16∶0和C18∶0高于未成熟雌蟹(P<0.01),而C20∶5n-3、C20∶4n-6和C22∶6n-3则低于后者(P<0.01);(2)早熟雄蟹中C18∶1高于未成熟雄蟹(P<0.05),而C14∶0(P<0.05)、C16∶1n-7(P<0.05)和C20∶5n-3(P<0.01)皆低于后者。以上结果表明:雌雄蟹在性早熟前后存在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差异,且C20∶5n-3可能主要参与成熟蜕壳和膜的构建,而C22∶6n-3可能主要参与卵巢发育和卵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中华绒螯蟹精巢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不同步:同一个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产生生殖细胞,向管腔推进,最终进入输精小管;不同生精小管生殖细胞由精巢前端顶部开始成熟,沿精巢外侧向后端输精小管方向推移,成熟的精子进入输精小管;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河蟹,依据河蟹外部形态和精巢形态,组织结构及生精小管内占优势的雄性生殖细胞种类和数量,可以把河蟹精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80.
熊美海 《水产养殖》2011,32(2):52-52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早熟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千克20~30只,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早熟蟹作为蟹种第2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