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2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7篇
  32篇
综合类   90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463篇
畜牧兽医   53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为研究4种常见的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36±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糖类中选择常见的4种糖(葡萄糖、果糖、淀粉、蔗糖)作为糖源配制饲料,实验共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每种糖源的添加量为20%。结果显示,(1)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各组间的肝体比和含肉率无显著差异。全虾体成分,蔗糖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3组,葡萄糖组的灰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粗蛋白与水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各组间对虾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淀粉组与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及果糖组,胃蛋白酶活性方面,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3)各组间凡纳滨对虾肠道的OTU、Ace指数及Chao指数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淀粉组及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Simpson指数淀粉组显著低于蔗糖组,而蔗糖组又显著低于葡萄糖组。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纲水平上,各处理组间的对虾肠道菌群的差异性较显著,淀粉组对虾肠道中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及噬纤维菌纲(Cytophagia)是明显高于蔗糖组与葡萄糖组。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淀粉和蔗糖的吸收利用优于葡萄糖和果糖,同时,淀粉和蔗糖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淀粉和蔗糖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糖源。  相似文献   
992.
在生物絮凝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分别以100%、50%、0%的比例投喂活的卤虫幼体(Artemia spp)和饲料(分别记为A组,AF组和F组),研究其对养殖过程中氮素转化途径及转化效率的影响。卤虫以湿质量计算,饲料以干质量计算。试验结果显示,A组亚硝酸盐浓度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各组氨氮浓度在养殖第7天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1 mg/L以下,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硝酸盐浓度均无积累,且略有下降;养殖30 d后,A组对虾存活率(35.67%)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均低于30%)(P<0.05);A组对虾终末平均体质量为(1.92±0.96)g,显著低于AF组的(2.99±1.85)g和F组的(3.25±1.23)g(P<0.05),原因可能是卤虫的营养成分相比配合饲料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 选取野生群体雌虾 90 尾, P 品系雌虾 166 尾, S 品系雌虾 115 尾, 构建了 103 个家系。其中, 野生群体家系 56 个, P 家系 28 个, S 家系 19 个。本研究共进行 30 d, 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 与 P 品系和 S 品系相比, 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 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 产卵周期极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 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 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 发现在 3 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野生群体、P 品系和 S 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364、0.278 和 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P1)发育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关系数为?0.211, 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 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 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 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94.
利用 2b-RAD 技术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9 年 4 代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合计 821 尾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 分析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特征, 挖掘在持续人工选育过程中受选择的 SNP 位点。测序共得到 83767 个 SNP 位点, F-统计结果显示, 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 0.022, 野生群体与 2019 年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最高为 0.0260, 与 2015 年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最低为 0.0190; 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小于 0.05, 为弱遗传分化。 群体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遗传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遗传多样性统计结果表明,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 0.1716 和 0.1806, 观测杂合度(Ho)均值分别为 0.1861 和 0.1943, 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 0.1428 和 0.1515, 核苷酸多态性(Pi)均值分别为 0.1732 和 0.1813, 其中 2017 年、2019 年选育群体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野生群体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世代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选择消除分析, 分别得到 92 个、103 个、166 个、117 个受选择 SNP 位点, 共有位点数目为 4 个。相邻世代选育群体之间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上升的共有位点数目为 7107 个, 其中 3674 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 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的共有位点数目为 8501 个, 其中 4101 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经过累代人工选育, 依然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 可以继续作为人工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为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模式。结果显示,日本对虾精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63,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87,两品种生态混养模式较日本对虾精养模式增产3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61.1%,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李放 《技术与市场》2009,(12):153-153
一、养殖池塘 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在沿海水产基地中,面积4.5亩-8亩,海水盐度为5‰-6‰,池塘进排水分设二端,每口池塘分别设置闸门,池深2.0m,坡比约1:2.5,底质为砂质,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池中配备增氧机,池塘四周用网片做好青蟹的防逃设施。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1年3茬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技术,包括养殖时间安排、池塘设施、水质要求、清塘消毒和水体培肥、投放虾苗、池塘养殖、越冬管理和收获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日本囊对虾9个野生群体10种等位酶的杂合子缺失及过量状况.在所研究的22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Sod-1、Est-1、Est-2、Amy-3、Mdh-1)是多态位点.汕头群体的Est-2,北海群体的Mdh-1和Sod-1,湄洲群体的Mdh-1,连江群体的Sod-1和漳浦群体的Mdh-1位点符合H—W平衡标准(P〉0.05);其余的多态位点均显著或极其显著地偏离H—W平衡标准(0.01〈P〈0.05或P〈0.01).另外,日本囊对虾9个群体的Est-2位点均表现出杂合子缺失(F〉0);Amy-3和Est-1(除了泉州群体的Est-1)位点均表现出杂合子过量(F〈0).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野生资源杂合性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