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林业   85篇
农学   845篇
基础科学   10篇
  67篇
综合类   2046篇
农作物   782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对1997~1998年从美国印第安纳州种子批发公司引进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分析、鉴定等,探讨其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引进杂文种熟期较早,株高适中,可以通过增加株数来提高产量。引进自交系与我国目前骨干自交系测配结果:与旅大红管改良系具有较强的配合力;与唐四平头改良系也具有一定的配合力;与Ried黄马牙系统配合力表现一般;与合热带么缘系统改良系具有较强的配合力。通过1997~1998年对引进杂文种试验,对自文系观察、鉴定,自文系DM2在丰产性与配合力方面表现良好,但DM2在抗性方面表现较差,多数自交系可通过改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2.
湖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是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年推广杂交棉面积达16.7万公顷,占年植棉面积的95%以上。生产中主要应用F2代,增产幅度在7%左右。其制种方法为“徒手去雄,小瓶授粉,互为父母本,全株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种工序复杂,F1代种子生产用工多,而F2增产幅度小,且目前推广的品种棉纤维偏粗,不抗棉铃虫。对策是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生产中推广F1代,选育优势杂交抗虫棉。  相似文献   
143.
棕絮棉1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3个亲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棕絮棉的生育期、株高、果技数、总果节数、木技数、木技铃、总铃数、单铃重、衣分、亩籽棉、株皮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18个性状的中索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据此初步选育出产量、纤维品质较为优良的杂种棉一个。  相似文献   
144.
俄罗斯高加索蜜蜂品种具有采集力强、采胶力性能好,维持大群,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等特点,是配制优良杂交组合一个不可多得蜂种。保存该品种并充分利用高加索品种的杂交优势。利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和蜜蜂工程育种理论,一次自交后再进行高加索品种间混交,确保其优良性状不丢失,对保存我国蜜蜂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配制杂交组合全部采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保证配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5.
以苹果品种华红和寒富及其杂交F1代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苹果在秋季的光合性能杂种优势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午间表现正向杂种优势,17:00表现出急剧上升。蒸腾速率(Tr)全天除17:00外,其他时间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全天表现正向杂种优势。气孔导度(Gs)9:00-11:00及15:00-17:00为正优势。胞间CO2摩尔分数(Ci)在11:00前为正优势。从日均值来看,在水分利用的能力上杂交F1代强于亲本,消耗等量的水分,杂交F1代比双亲能固定更多数量的CO2,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6.
从1986年至1990年于我所松浦试验场,用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红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和柏氏鲤进行了种间、种内14个组合的杂交,系统观察了不同组合亲本和杂种F_1在鳞被、体色、体型、生长、成活率、抗寒力、抗病力和起捕率等8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杂种优势强度,结果是.(1)鲤鱼种内异源杂交几乎所有的杂交组合的杂种F_1都表现出生长优势和对环境抗性的增强,其大小随亲本的亲缘远近和鳞被、体色、体型等性状间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品系间杂交,杂种生长的优势率在10%左右;品种间杂交,单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15—30%,三杂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30%以上。在抗寒、抗病、成活率等抗性上,表现出受其中一个亲本的影响,且有明显的母本效应,并可遗传传递给杂种后代。鳞被、体色、体型的基因效应,对杂种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鲤鱼种间杂交几乎不表现杂种优势,其特点:是柏氏鲤和黑龙江野鲤两个野生种间杂交,成活率、抗寒力强烈的表现不亲和性;而柏氏鲤与家养种间的杂交,表现一定的亲和性。亲本和杂种F_1的鳞被、体色仍表现显隐性关系,而体型、抗寒、抗病、成活率、起捕率等受柏氏鲤种质的强烈影响。获得抗寒力的杂种,在第二代时抗寒力明显消失,说明基因转移和整合的不稳定性。用柏氏鲤与散鳞镜鲤杂交的杂种F_1与另一抗寒很强的杂种F_1(黑龙江野鲤♀×红镜鲤♂)的双杂交种F_1,抗寒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7.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GISH鉴定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除ROIs、SOD、ACP等3个指标显著低于虾夷扇贝外(P〈0.01),其他6种指标均高于虾夷扇贝,且除血清凝集素效价外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杂交子代中,上述免疫指标除SOD活性低于低值亲本外(P〉0.6),其余8种免疫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杂交子代在9种免疫指标中有8种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而子代与父本之间9种免疫指标中有7种达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杂交扇贝在非特异性免疫上存在明显的偏母性特征,这点与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偏母性相吻合。因此杂交扇贝相对于其母本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抗逆优势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97—602]  相似文献   
148.
1种猪育种概况 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将纯种核心群选育、良种扩繁、杂种优势利用和商品猪高效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目的是提升终端产品——商品猪的市场价值。因此,建设完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种猪良种繁育体系,是现代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养猪业发达程度,是实现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9.
菠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营养丰富,耐寒性强,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春、秋、冬季的主要绿叶蔬菜
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出口蔬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菠菜品种的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菠菜优良品种的选育亦引
起高度重视。本文从菠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性状遗传规律、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菠菜遗传育种的
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菠菜育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one the sequence of duck type Ⅱ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R-Ⅱ) gene, an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its expression levels with reproduction trait heterosis. RT-PCR method was used to clone GnRHR-Ⅱ gene fragment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during early laying days and laying fastigium period in Gaoyou duck, Jinding duck and crossed populations were tested by Real-time PCR method.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loned duck GnRHR cDNA was about 500 bp in length, and it belonged to the avian type Ⅱ GnRHR isoforms. It was 96% identical to the cGnRHR-Ⅱ sequence reported in domestic chicken. From the early laying days to laying fastigium period, expression levels of GnRHR-Ⅱ gene in pituitary increased for Jinding duck, Gaoyou duck and crossed populations, with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s in Jinding×Gaoyou hybrid group (P<0.01)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nRHR-Ⅱ gene in hypothalamus also increased for Jinding duck, Gaoyou duck, however, it decreased in two crossed population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nRHR-Ⅱ gene in ova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Jinding duck and two crossed populations than Gaoyou duck (P<0.01), but it decreased during laying fastigium period. Compared to Jinding duck and Gaoyou duck breeds, the two crossed populations had positive heterosis in 42-week production and 42-week egg fertilization percent, and negative heterosis in the first laying age and 42-week fertilized egg hatching rate traits. It suggested that the short-lived higher expression of ovary GnRHR-Ⅱ gene before early laying days be correlated with heterosis of the first laying age and 42-week production traits, and its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in pituitary could aid to keep laying fastig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