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566篇
基础科学   2篇
  60篇
综合类   1787篇
农作物   39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619篇
园艺   227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目前,先进的肉牛生产是高出栏率、高劳动生产率、高饲料报酬和低成本,要达到这“三高一低”的目标,应对肉牛按科学饲料配方进行育肥,从而提高肉牛的产肉率,增加经济效益. 肉牛生产手段与方法各异,有采用精料育肥的报道,而用啤酒糟育肥的则很少见.本试验以当地盛产的酿酒副产品——啤酒糟为  相似文献   
52.
T 型杂种小麦的研究在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历程之后,取得了重大进展,所谓杂种恢复度与恢复系恢复力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国内外均有 T 型杂种小麦进入较大面积的生产。选配强优势组合以及探讨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则成为目前 T 型杂种小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3.
高梁与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业科学》2004,21(7):13-17
  相似文献   
54.
柑桔球形合子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5.
56.
普通番茄与秘鲁番茄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鹤林  吴鹤鸣 《园艺学报》1991,18(3):233-238
继获得普通番茄‘北京早红’与秘鲁番茄杂交种后,本试验着重于对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的观察,杂种的多数性状为双亲中的显性性状或双亲的中间型,但也表现了一些奇异性状,如果实的颜色和花序的形状与排列通过株间的“杂交”克服了杂种的高度自交不亲和性,从而顺利得到杂种的自交后代;杂种各世代均高抗TMV 0株系和1株系,并有部分选系抗TMV 1·2株系,由此判断秘鲁番茄亲本可能具有TM~a_2基因;用南京地区CMV厥叶株系和强株系分别接种,各世代表现部分抗病或耐病。  相似文献   
57.
毕节地区农户饲养贵州半细毛杂种羊,据1989年底统计,存栏达18.8万只,是全省饲养量最多的地区。据1985—1989年对其中4个县162户农户饲养的5547只半细毛杂种羊生产性能进行抽查测定的结果表明:该杂种羊具有体  相似文献   
58.
无角陶塞特羊(Poll Dorset)原产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内毛兼用型半细毛羊。该品种采用复杂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而成。杂交母本是雷兰羊和有角陶塞特羊,父本为考力代羊。其杂种再与有角陶塞特公羊回交,从后代中选择无角个体进行培育而成。无角陶塞特羊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59.
许多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杂种小麦比纯系品种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关于杂种小麦优于纯系品种所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则报道很少。正如一种性状的表现型由  相似文献   
60.
与常规品种比较,杂种小麦总光合生物产量优势明显,但输入到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较小,或产量结构不够理想,其产量优势不突出。因此,杂种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仍需寻找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常规小麦育种研究结果,提出杂种小麦、化学杂种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